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悲情舟曲35

2018-12-23 23:30-23:59 責編:郭彥偉

00:00 00:00

最初,縣城四周的山坡上這里五六頂,那里四五頂,兩三天后,黨校二三十頂,縣一中院子里百十來頂,第一初中院子里八九十頂,第三初中院子里也有七八十頂,算起來總共有四個帳篷小區(qū)。半個縣城的房子被沖被淹被毀后,有些人在親戚家借了房子,借不到房子無家可歸的很多人,都臨時分居在四個帳篷小區(qū)。每頂帳篷的門簾旁邊都貼有姓名。有很多志愿者服務在帳篷區(qū),外地大中專生居多,每天都是他們配發(fā)方便面和礦泉水。早上七八點,志愿者們一喊,人們就去領(lǐng)當天的食品,一人一天可以領(lǐng)四包方便面和兩瓶礦泉水,一家有幾人就發(fā)幾份。校園三個安置點上,解放軍們用大鍋做飯,中午和傍晚的時候,人們紛紛走出帳篷,排隊打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排成兩三列,長長的隊伍,陣勢很像影視節(jié)目里的賑災情景,氣氛溫暖也很悲壯。

帳篷區(qū)里,白天,大人們有些去挖掘安葬親人,有的想尋找原來的東西,有些四處打聽借房子。晚上歸來,筋疲力盡的人們走出帳篷,或愁苦或心有余悸述說逃生的經(jīng)歷和受災的情況。

一直要聊到很久很久,感嘆一陣又一陣……

帳篷太簡陋太單薄,畢竟不是家,很多時候人們睡不著,都會被不同的噩夢驚醒,閃電雷鳴中很少的雨點都會使他們驚慌失措。老人濁淚漣漣兩眼血絲……

受難后,有工作單位的人,單位都給予了及時的關(guān)懷,灶具、米面糧油單位提供,還補助一兩千元基本生活費。遠離災區(qū)的親戚朋友,你拿衣服,他拿床單和被套給受災和失家的親友。不斷有媒體記者走進帳篷,問那一晚上的經(jīng)歷,問政府為災民做了什么,問災民今后的打算。帳篷區(qū)的災民,鄰居們相互都很關(guān)心,誰要走了,空著帳篷,只要給對面的鄰居說一聲,比看自己的帳篷還認真。

深陷災難中的集體,既有它的法規(guī)也有它的風尚,不管從前怎樣,今后會怎樣,在那些日子里,人們憂患與共。相鄰幾十年仍如路人的人們、患難后在短暫的接觸中有些成為知交。幾天后,幾個安置區(qū)的院子里都安裝了電視,人們好久都沒有看到電視了,晚上就聚在電視機前,看中央一臺播放災難現(xiàn)場,看各地給舟曲的捐款活動,還準時收看了甘肅臺舉辦的《風雨同舟》賑災文藝晚會。刮風下雨時,電視好像可壯膽,夜深了,許多人聚在熒屏前不想走開。

8月下旬,幾個學校要開學了,學校的臨時安置點需要拆除,政府又在縣城西北面的沙川村農(nóng)家田地搭起了帳篷,這樣幾個地方安置的災民就進行了第一次大轉(zhuǎn)移大集中。

帳篷新區(qū),專門成立了領(lǐng)導小組,上面來領(lǐng)導、外來援助者和新聞采訪她全盤負責接待。每戶三頂帳篷,一頂做倉庫放東西,兩頂住人。每頂帳篷都按人口情況分發(fā)桌子、折疊床、被子、床單和鍋碗桶盆,還發(fā)了清油和米面。州廣播電影電視局的人,給每家安裝了接收天線,配了一臺電視機。

從縣城乘車走進沙川壩,代替原來蔬菜地里一座座白色塑料大棚的是密密麻麻整齊有序印有“民政救災”的藍色帳篷。骨肉同胞情!這里的農(nóng)民舍棄了寶貴的莊稼,接受了無家可歸的鄉(xiāng)親。志愿者自己吃苦受累卻一直不懈地為災民做事,有些甚至中暑暈倒。那些天,帳篷區(qū)處處都是濃濃的情誼。

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今天,為您講述: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第35集,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寧,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