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汶川記憶 應急心理救災紀實35

2017-12-2 23:30-23:59 責編:張凌

00:00 00:00

 

我們采用的方法叫穴位刺激調控法,這種方法源于日本這個地震災害多發(fā)的國家。對地震災害引起的急性應激障礙及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這種方法有比較好的療效,適應的范圍更廣,更安全,因此,在日本得到比較廣泛的應用,這種療法在這次抗震救災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2008年5月21日,我在帳篷里見到一位因女兒遇難而右眼看不見的婦女,她叫王芳,36歲,和丈夫一起在江蘇打工。女兒13歲,在南壩小學讀六年級,平時每周母女通一次電話,女兒被救時還活著,后來出現頭痛,臉也腫了起來,然后昏睡、抽搐、噴射狀嘔吐。

得知地震,夫妻就往家趕,5月14號得知女兒死亡的噩耗,王芳菊的右眼開始模糊,看不清東西。趕到江油市后,舅媽怕她悲傷過度,不讓她回南壩,呆了幾天,在20日回到南壩,她丈夫說她隨時都在哭,只吃一點飯,給她用穴位刺激調控法治療,她先是表情木然,然后掩面大哭。說女兒死了,我也不想活了。說話時大口喘氣,表情激動,過后出現極度虛弱,好似要倒下,被丈夫扶住。治療30分鐘之后,她的情緒才開始平穩(wěn)。感覺右眼看得清楚了,她說,以后還要去江蘇打工,4天后醫(yī)生回訪,她的睡眠仍然較差,始終想著女兒傷心,但是,右眼視力轉好了一些,9天后見到她時,她在食堂做義工,還幫助我們勸說其他病人。她說她想通了,和女兒就這點緣分,自己還是要好好地活著。

在南壩的日子里,我們感受到“幸福”二字的含義,當我們有帳篷住了,感到幸福;有棉被蓋了,感到幸福;吃上熱飯了,也會感到幸福;當失去生存希望的災民在我們的幫助下又萌生了生活的希望時,我們更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