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汶川記憶 應急心理救災紀實24

2017-11-21 23:30-23:59 責編:曹夢雨

00:00 00:00

2008年5月12日,一場8.0級強烈地震突如其來,數(shù)百萬生命被推到生死邊緣,而災難發(fā)生之后,心理的傷痛如何愈合,同樣值得社會關注。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本期帶您關注浙江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組編的——汶川記憶,應急心理救災紀實。

在地震救援中,很多記者也參與到現(xiàn)場,見證了救援的整個過程,其中,《東方早報》的徐益平記者寫下了一篇文章《一名隨隊記者的采訪手記》。

晚上10:00左右,突然下起了大雨。專家組召集全體隊員召開緊急會議,宣了臨時黨支部會議的決定,曹日芳將代表專家組參加突擊隊,同時研究一旦發(fā)生余震的應急預案,會議的氣氛緊張得有點讓人透不過氣。隨身物品已被我放在角落,一時找不到筆,我用手機短信匆匆記錄下了會議確定的各種對策。大致整理如下:

1、服從命令聽指揮,團結在臨時黨支部周圍,相互協(xié)作,形成集體力量。2、制定應急預案。要臨危不懼,若黨支部說轉移,則立刻上車向縣城方向跑100米,因為這里沒有山,而且是開闊地帶,符合地震逃生的必備條件。救護車車門不能鎖,車的鑰匙要插在鎖孔上,手電要打開。頭輛出發(fā)的,女同志先上。司機睡覺時,腳朝油門方向,保持出發(fā)姿態(tài)。出發(fā)后,要聽從車載喇叭發(fā)出的命令,不許超車,并保持10米車距。每個人要記住各自乘坐的車輛。帳篷里的過道不能堆放物品。車輛在路上一旦被堵,就全部下車步行。3、安排3個人值班,每人2小時。一旦輪值的人想打瞌睡,則叫醒下一位。晚上11:45,雨停了,大家鉆出帳篷,各自觀察要乘坐車輛的位置,并把一些隨身物品搬到車上。這時,趙國秋對我說:“小徐,現(xiàn)在你是這個團隊的一員,也要聽從命令,不要擅自行動。”我回答,請你放心。到帳篷后,大家開始鋪床準備睡覺,這時才發(fā)現(xiàn),地面已經(jīng)全濕,一些人被子也浸了水。由于風大,加上地濕,我們幫助專家組的3位女醫(yī)生把她們的小帳篷挪進了我和3位男醫(yī)生所住的大帳篷。在以后的幾天里,我所住的帳篷將出現(xiàn)個有趣的場景:一是男女同住一室;二是所住的人不斷“擴容”,最多時超過10個人。

幾個被安排值班的人開始吃干糧當“夜宵”。有人開起了玩笑:“今天值班補貼標準參照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前半夜3塊,后半夜4塊。”哄堂大笑。頭班的汪永光則一本正經(jīng)地對大家說:“同志們放心,我感覺今晚沒事”立刻有人“反駁”,“你怎么知道沒事,你又不是狗。”他回答說:“我的嗅覺比小狗還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