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汶川記憶 應急心理救災紀實12

2017-11-09 23:30-23:59 責編:郭彥偉

00:00 00:00

 

2008年5月23日,我們來到了平武縣的重災區(qū)平通鎮(zhèn),準備在這里進行為期兩天工作,重點是對平通中學和平通小學的老師和學生進行心理危機干預。據(jù)老師介紹,地震發(fā)生后,整教學樓都塌了,當時很多老師和學生都埋在里面,情況非常凄慘,有失聲大叫,有痛苦哭泣的,還有哀求呼救的。平通中學校長王女士跪在學校門口,向周圍人求救:“救救我們的孩子,快救救我們的孩子!”很多年輕男士看到當那種情況,盡管他們自己家里也同樣遭遇了災難,甚至有的家人也被埋在倒屋下面,還是留下來搶救那些可憐的孩子。在搶救的過程中,由于人力少,而且沒有機械,埋在下面的孩子不斷的求救聲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減弱,令在場的老師和鄉(xiāng)親們揪心。盡管老師和鄉(xiāng)親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但還是有很多學生沒有救出來,整個學校死傷慘重我聽完以后不敢去想象當初的場景,更不敢提及他們死亡的數(shù)字,只想好好為幸存的老師和學生做些什么,還有就是學?,F(xiàn)場看看,讓自己永遠記住這一天。

學校就在鎮(zhèn)上的馬路邊,但此時整個鎮(zhèn)已經沒有一間像樣的房子,馬路兩邊是倒塌的房屋,我問了兩個老鄉(xiāng)才找到學校的原址。在現(xiàn)場一看,比我想象的更慘,整個學?;旧媳灰臑槠降兀闪艘黄瑥U墟,唯獨操場前面一幢三的教學樓沒有倒塌,但也傾斜了約80度。墻正面的幾個大字:“付出總有回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多么簡單而有哲理的一句話。找經常在想,面對災民,我能做些什么?這句話似乎是最好的回答,它好像在告訴我,不管我們在災區(qū)做了多少,只要有了付出,對災區(qū)有幫助,災區(qū)群眾能感到一些慰藉,那就是我們最好的回報。這么好的一句話,可是平通中學的很多同學已經永遠看不了。我想著想著,不由自主地來到這幢傾斜的房子前面,結果發(fā)現(xiàn)了令我震驚的情景。原來這幢房子不是三層,而是四層,最底下的一層已經陷入地下,旁邊看到一條足以掉下一個人的地裂,我倒吸一口氣,讓我更加感受到這次地震的威力,也感受到它的無情。

操場的兩邊有很多老鄉(xiāng)在清理現(xiàn)場,我發(fā)現(xiàn)到處是損壞了的衣物、書本和看到一本本寫滿工整字體的作業(yè)本,我不由得又是一陣揪心,于是掏照相機把這些都拍了下來。所有這些凄慘的場景我很想多看看但又不忍心下去。

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今天,為您講述——汶川記憶,應急心理救災紀實,第12集,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