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生命鑄成的歷史 非典親歷者的回憶19

2017-07-14 23:30-23:59 責編:張澤昕

00:00 00:00

 

作為麻醉醫(yī)生,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見天日: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出門,因為7點45分就要交班了,如果是一線,在交班之前還要把第一臺麻醉需要用的麻醉藥抽好、麻醉機準備好,至少要在7點20分之前趕到,如果第一臺是重病人,另外還要準備許多監(jiān)測設備和藥物,那就要到得更早。晚上就更是沒點兒,跟的手術做完以后,還要讓病人醒過來,再把病人安全送到恢復室或者病房,然后還要訪視第二天要麻醉的病人,弄到六七點是常事,如果碰上學習、講課、科會什么的就更晚了,所以,晚上也是很少見到太陽的。手術時,麻醉大夫需要隨時觀察病人的狀況,遇到問題及時處理,因為事關病人的生死,所以麻醉大夫一刻都不能也不敢離開病人,加上手術室為了無菌是全封閉的,連對外的窗戶也都貼了不透明的膜,因此在上班的日子,麻醉大夫基本上是見不到太陽的。而現(xiàn)在手術減少,我們下班的時間就提前了許多。但是為了減少對家人的危險,這一階段我很少回家。每天給老爹打個電話,報個平安,然后叮囑他要注意防范。這時候,去得最多的是平時沒時間去,卻近在咫尺的天壇公園,地方大、空氣清新、人也少。那年春天,天壇公園里的花兒開得真好,不知道那些花兒往年是不是也是一樣的茂盛。當我徜徉在百花間,沐浴著陽光,才知道生活可以這樣輕松、愜意,有時甚至想,如果SARS一直這樣持續(xù)下去就好了。想過以后馬上又有些負罪感,經(jīng)常會不自覺地左右望望,生怕有人看穿了我的心思。

這種日子持續(xù)了近一個月。4月的時候,醫(yī)院通知,每個科都要派人去整形醫(yī)院的SARS病房,我們麻醉科有2個名額。這是我們醫(yī)院第一批大規(guī)模的派人去SARS病房,不知道那里的危險性有多大,防范措施如何,所以大家都有些害怕。科里權衡再三,派了2個另醫(yī)生,一個是沒結婚的小伙子俊,另一個是黃主任。手術室也派了個護士去,都是女性,也是沒辦法,男護士少得可憐,也是護士長帶隊。走的時候,醫(yī)院還給他們開了歡送會,送了花,像歡送即將上戰(zhàn)場的士兵。其實,這真的是戰(zhàn)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其危險程度并不比戰(zhàn)場低,也確實存在著一去不回的可能性??粗@些熟悉的、充滿笑意的臉,我們這些沒有去的人在對他們表示欽佩的同時也為他們捏了一把汗。

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今天,關注和回顧萬希潤編寫的回憶文學:生命鑄成的歷史,非典親歷者的回憶,第19集,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姓名),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