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藍一周年】烈火英雄的蛻變——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轉(zhuǎn)制一周年福建見聞

2019-11-12 16:04 來源:新華網(wǎng)

新華網(wǎng)福州11月7日電(記者于子茹)去年11月9日,國家正式組建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作為其中的一份子,福建消防著裝由“橄欖綠”變成了“火焰藍”。在綜合應急救援“主力軍”“國家隊”的定位下,他們苦練專業(yè)技能,在一點一滴中完成著向綜合性應急救援力量的蛻變。

A

消防員鐘偉元(中間位置)帶著隊員在做繩索系統(tǒng)。(受訪者供圖)

昔日城市消防隊,今朝救援“特種兵”

福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是全國首批建立的25個城市消防救援特勤大隊之一。作為消防“特種兵”,轉(zhuǎn)制前,除日常的火災撲救外,還一直承擔著特殊重大災害的救援任務。無論是救援裝備,還是救援技能,這支隊伍都有著應對城市突發(fā)災難的豐富實戰(zhàn)經(jīng)驗。

然而,由城市救援隊成為綜合性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國家隊”,這支隊伍也有著自己的“短板”。

“城市不再是主戰(zhàn)場,救援領域?qū)鼜V、種類更多。”福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一中隊班長鐘偉元介紹,除了以前他們參與救援的領域外,森林火災撲救、地震救援、山岳救援等這些極少接觸的災難,將成為特勤消防救援的領域。“由于以前沒有成熟的救援經(jīng)驗,這類領域的救援將會是一大挑戰(zhàn)。”

為盡快轉(zhuǎn)型為國家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目前,福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于今年組建了地震坍塌救援、高空山岳救援、危險化學品救援和水域救援四支專業(yè)救援隊,強化專業(yè)救援能力。

在鐘偉元看來,專業(yè)救援的“專業(yè)”,不僅表現(xiàn)為救援隊伍科學、高效的救援方案,還體現(xiàn)為每一個消防員要具備先進的救援理念和技能。“救援技術一直在變,如果要配得上‘專業(yè)’兩字,我們在各個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上都應有突破。”

鐘偉元以繩索技術為例。他說:“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繩索技術安全系數(shù)低,有待升級。”

就在今年,鐘偉元學會了一套繩索新技術。“與以往最大的不同,這套繩索技術更安全,可以避免被救人員受到二次傷害。”鐘偉元舉例,如果在山頂拉升或高空下放一位傷員時,如果救援人員出現(xiàn)意外,被救人員也不會因此再次受傷。

“以前救援講求的是快,現(xiàn)在更注重高效和專業(yè)。”鐘偉元說。

這種救援理念就被應用于今年“2.16”福州倉山建筑倒塌事故搶險救援中。據(jù)介紹,在那場救援“戰(zhàn)斗”中,福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打破常規(guī)的戰(zhàn)術布局,通過科學劃分救援優(yōu)先等級、合理安排參戰(zhàn)力量輪換、充分借助科學技術等措施,在16小時內(nèi)成功救出全部被壓人員。

“雖然脫下了‘橄欖綠’,換上了‘火焰藍’,但是我們的戰(zhàn)斗精神和戰(zhàn)斗作風絲毫未減。”鐘偉元告訴記者,每場災難情況都不一樣,每次救援方案就不同。為了成為一支隨時能“作戰(zhàn)”的綜合性救援專業(yè)隊,他們每天都在苦練專業(yè)技能。

1

南平市森林消防隊武夷山大隊消防員進行山岳救援演練。于子茹攝

“老”消防員如何適應“新”職責

“從高處吊繩下來的時候,還是有些害怕。”南平市森林消防隊武夷山大隊消防員石亮,站在將近10米高的峭壁下,望著正在進行演練的隊友,向記者分享了他第一次參與山岳救援演練的真實感受。

山岳救援,這個原本和福建森林消防沒有任何交集的訓練,如今成為南平市森林消防隊武夷山大隊今年新增開的訓練科目之一。這個全新的科目,從3月份開設,經(jīng)過理論基礎知識學習、體能基礎訓練兩個階段,到7月份開始進行一月一至兩次的實地演練。

“別看這個訓練只是用繩子往山上拉假人,其實是一個專業(yè)性非常強的訓練。”南平市森林消防隊武夷山大隊教導員劉寶明說,它需要消防員具備過硬的心里素質(zhì)、醫(yī)療急救常識、隨機應變的應急判斷能力,以及熟練使用救援裝備。

盡管專業(yè)性強,武夷山的“森林衛(wèi)士”學得快、記得牢。在半年的時間里,他們掌握了山岳救援技能。在采訪中,記者看到,在武夷山九曲溪的峭壁下,消防員們熟練進行救援演練。心肺復蘇、外傷包扎、擔架轉(zhuǎn)移、吊繩運送、索繩橫渡……一個個救援環(huán)節(jié),在有序而熟練的進行。

劉寶明認為,應急救援,體能素質(zhì)是基礎,所有科目都需要消防員儲備超強的體能。對此,福州森林消防大隊副大隊長程曉浪也感同身受。

在福州森林消防大隊,同樣也開設了山岳、地震、水域等專業(yè)救援訓練科目,以提高隊員們綜合應急救援能力??蛇@些項目,在剛開始訓練時,程曉浪覺得“有點吃力”。

今年37歲的程曉浪,可算是福州森林消防大隊的“老”消防員。相較于其他隊員,“體力跟不上訓練強度”,是他參訓以來最為直觀的感受。為了提高自己的體能,他至今都要求自己每周至少跑20公里。“跑了一年,體力大大提升。”以前跑步考核只是“及格”的他,現(xiàn)在可以拿“優(yōu)秀”。

“轉(zhuǎn)制意味著責任更重,而我需要提高的技能還有很多。”談及未來,程曉浪說,原來只以森林防火滅火任務為主的他們,要以綜合性救援隊伍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更加嚴苛訓練,以便全面掌握“全災種”“大應急”救援需要。

1

福州消防救援支隊三坊七巷中隊前往五一廣場路上。圖中駕駛員為劉興宇。于子茹攝

脫下禮賓服,他們時刻準備向火而行

劉興宇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會是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授旗儀式上的送旗手。

當兵入伍11年的他,是福州消防救援支隊三坊七巷中隊的一名消防員;而其所在的中隊也是我國唯一由消防員擔任省會城市升降旗任務的隊伍。在福州市五一廣場上,每天日出和日落時刻,無論刮風下雨,劉興宇都會準時出現(xiàn)在那里,握著軍刀、喊著行進口號,護送國旗。

“身體是僵硬的,后背全是汗。”談及去年11月9日的那場授旗儀式,劉興宇還是很激動,不善言辭的他,頻頻用“太緊張了”來形容當時的心情。授旗儀式后,劉興宇貌似成了“名人”。“那天的照片被貼得到處都是”,這也在無形中提醒著他,在今后的訓練中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

劉興宇口中的“嚴格”不僅體現(xiàn)在升降國旗的訓練,還包括防火滅火。

“三坊七巷是典型的明清古建筑街區(qū),我們支隊還擔負著轄區(qū)內(nèi)古建筑群及周邊地區(qū)的防火巡查、滅火救援、防火宣傳等任務。”劉興宇說,脫下禮賓服,他們還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消防員,時刻準備著向火而行。

“三坊七巷建筑物耐火等級低、建筑物密度高,火勢一旦控制不及時,容易‘火燒連營’。”劉興宇說,為了更好的防火、控火、滅火,三坊七巷中隊建立了景區(qū)滅火救援“3分鐘、5分鐘、7分鐘、10分鐘”快速反應機制,成立了“國旗衛(wèi)士雷鋒服務隊”開展消防安全檢查、排查各類火災隱患,同時開展消防知識培訓,培訓群眾達3.2萬余人。

數(shù)據(jù)顯示,自入駐三坊七巷以來,“國旗衛(wèi)士雷鋒服務隊”開展消防安全檢查349次,重大活動消防安全保衛(wèi)48次,排查各類火災隱患1567處,為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筑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火墻”。

“為了應對以后更復雜的救援現(xiàn)場,我在今年學會了游泳。”劉興宇告訴記者,轉(zhuǎn)制后,三坊七巷中隊也開設了相應的教學和訓練課目,以提升每名消防員的專業(yè)救援技能。

責編:郭彥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