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個項目,麻風防治項目,但是分配權在她,我搞這個項目我怎么分配?她認為這個云貴川是一個山多,都在農村最基層的地方,要翻一座大山才能到底下那個山腳下才能找到那個麻風病人,所以她知道基層是非常需要這樣車的,她說我在北京我坐公交車我就可以做到,所以我不需要,我要把這個車留給最需要的地方,最需要的人。
解說:1990年的潑水節(jié),李桓英試點治療的麻風寨摘掉了麻風帽子,作為一個行政村被證實劃入洞輪鎮(zhèn),從此麻風寨更名為傣語,意思為新生的村寨,經過長期觀測,中國經過短程聯(lián)合化療法治療的麻風病人,年復發(fā)率僅為0.03%,遠遠低于世界衛(wèi)生組織規(guī)定的1%的標準,1994年在中國實驗成功的麻風病短程聯(lián)合化療法向全世界推廣,1996年李桓英又率先在國內開展消除麻風運動,首次提出了麻風病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被稱為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
所以要把你所學所用,你能夠實用的地方,最困難的省病人最多的地方,我覺得我三個省一抓,抓就抓對了西南三個省,把中國的麻風病一大半都抓得好,同時培訓請了專家來一起培訓,一起的方案,大家開步一起走三個省,汽車也有了,方法也有了,一下子成功了。
解說:2007年中國向世界宣布,中國現(xiàn)癥麻風病人已經減少到6300人,中國在經過五十多年的努力后,終于走出了麻風病時代,李桓英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醫(yī)德楷模等榮譽,2016年9月,第十九屆國際麻風大會在北京召開,李桓英榮獲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
履行黨員義務,執(zhí)行黨的決定。
解說:2016年12月27日,一場非同尋常的入黨宣誓儀式在北京友誼醫(yī)院舉行,95歲的李桓英與數(shù)十名友誼醫(yī)院的新黨員一同宣誓入黨,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
記者:您覺得您95歲才入黨,晚了點嗎?
入黨從來沒有晚過,到那時候做黨員應該做的事,就算我現(xiàn)在去犧牲的話我覺得我生命我也值了,我很滿意。
她說的我這回該夠格了吧?因為一直在把自己入黨這個標準定的很高,入黨的時候她跟我說,她說辛書記,她說我回國不后悔,我一輩子做麻風不后悔,但我不入黨會后悔,她對咱們國家那種愛和對人民的愛,關鍵是什么呢?用她一輩子這種精力驗證了她的追求。
這是我永久的標記,還有兩年我就一百歲了,我不虛此行,走到九十幾歲我才入黨,我下了很大的決心,符合黨對技術人員的要求,也不能夠怕苦就不做,怕臟不做,這個不做,那個不做,那要你干嘛?我覺得得到人民的認可是最大的幸福,最大的滿足。
解說:李桓英一生未曾結婚,雖然已經98歲,但她一直堅持一個人居住,為照顧她醫(yī)院安排了袁連巢給李桓英做助手,配合李桓英在白天的工作和生活。
我也要求不多,我不一定要現(xiàn)煮咖啡豆來這樣子做,研磨的,咖啡沖沖,我生活很能將就,下鄉(xiāng)我從來不叫苦,翻車我也不叫苦,所以生活你自己找的,但是從中得到滿足。
只要能夠吃飽,而且她認為我做的工作一定要對得起我吃的這碗飯。
記者:怎么理解這句話?
她說是工作為了生活還是生活為了工作?其實她就老跟我講這個。
記者:那在她心里呢?到底是工作為了生活還是生活為了工作?
她說一定要把工作放在前頭才有你相應的生活,不是為了滿足我的生活我才去工作,是這樣的一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