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太平洋地區(qū)發(fā)生里氏9.0級地震,繼發(fā)生海嘯,該地震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福島第二核電站受到嚴重的影響。2011年3月12日,日本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宣布,受地震影響,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放射性物質泄漏到外部。2011年4月12日,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將福島核事故等級定為核事故最高分級7級,與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同級。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本期帶您回顧:福島核事故真相。
各位聽眾大家好,歡迎收聽《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我是百寧。福島核泄漏事件是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超嚴重核事故,事故發(fā)生以后如地獄般的500天里,專家設想過最糟的情況將比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嚴重10倍,甚至將使日本放棄三分之一的國土。今天我們將和大家繼續(xù)一起分享日本作家門田隆將編著,沈長青翻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福島核事故真相》。
《福島核事故真相》首次完整披露福島核事故處置過程中的應對和決策過程,作者門田隆將采訪現(xiàn)場救災總指揮吉田昌郎、第一線工作人員、前首相菅直人、當?shù)鼐用窦捌髽I(yè)人員、科學家等近百名相關人員,從各種角度還原現(xiàn)場情況,對災難的發(fā)生提出深刻反思。《福島核事故真相》第27集。
昨天和大家說到,巨大的海嘯所帶來的史無前例的核電站事故,在一切事物上都刻下了深深的傷痕。
在門田隆將持續(xù)進行著采訪工作的同時,也深刻感覺到這起災害在許許多多的方面都必須給后代留下教訓。門田隆將覺得,那不僅僅是在核能領域中的教訓,而是在各種領域都是通用的。
對留在對現(xiàn)場奮斗的人們表達敬意的同時,門田隆將不得不想到,沒能防止這起災害發(fā)生的日本官員們、機關政府、東京電力等負責管理和推進核能事業(yè)的人,他們所抱有的“自滿”心理。
門田隆將認為有兩次“最后的機會”,通過這兩次機會,本可以防止這次事故的發(fā)生,最大的一次機會,是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事件。
眾所周知,核電站所設置的二重門、三重門等等安全措施,那時為了確保核電站安全,而其敵人則是“自然災害”和“恐怖襲擊”。
造成這次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首要原因,是對于海面之上十米高度的過度自信。對于作為敵人的“自然災害”掉以輕心了。
“不可能會有超過十米高的海嘯襲來”。這個想法,那時通過在過去的千年之中,福島發(fā)電之所在的浜通地區(qū)從未發(fā)生過“大規(guī)模海嘯襲擊”,對于大自然的輕視,實為“天真”。
從未有過什么,也就保證可以肯定在未來不會發(fā)生超越之前程度的自然災害。這僅僅是人類自己的一廂情愿。也可以說是人類對于大自然的傲慢。對于這種傲慢,其實正是“9·11”恐怖襲擊,為人類敲響了警鐘。
本·拉登和自然災害并沒有關系,他發(fā)動的是人為的恐怖攻擊,但是,這場造成了3000人死亡的恐怖襲擊,本該給核電站帶來警示。在無法料想的大規(guī)??植拦糁?,會給核電站帶來的最大的威脅,對于這個威脅,美國的核能相關人員行動相當迅速。
美國立刻加強了恐怖襲擊的對策,其中“在失去所有電源的情況下,要如何控制核反應堆”這一問題被羅列出來,正式尋求對策。
五年后的2006年,美國核能管理安全委員會制定出了對策方案,也傳到了日本。方案中對于喪失全部電源的情況下,手動作業(yè)的方法,以及其準備工作,可以攜帶的壓縮機及電池的配備都有著非常詳細的規(guī)定。
無論是恐怖攻擊,抑或是天災,核電站的最大弱點“電源全失”及其所導致的“無法冷卻”都是相同的。但是,那時日本的核電站卻根本沒有去考慮過會造成“電源全失”和“無法冷卻”的可能性。
在日本,不可能發(fā)生那樣的恐怖襲擊,這種根本沒有根據(jù)的想法卻在推動以及管理核能的指導者們之間普遍存在。然而和恐怖襲擊相當,甚至比其更為嚴重的自然災害,已經(jīng)襲擊了核電站。
雖然這種表述很俗套,但門田隆將還是要用“和平癡呆”這個詞。只有日本不可能成為恐怖襲擊的對象,這種可以稱之為幼稚的樂觀主義想法,門田隆將認為,如果從事核能政策的指導者,或者是實際執(zhí)行核能事業(yè)的領導人員,抱有這種想法是不合格的。
如果能夠多少考慮一下恐怖襲擊,或者是紛爭有可能會帶來的“電源全失”和“無法冷卻”情況下的應對方法的話……對此,門田隆將感到無比的可惜。“如果能夠和美國一樣,設身處地的考慮一下‘電源全失’和‘無法冷卻’的對策方法,或許換句話說,即使發(fā)生了自然災害,也不會導致像這次的慘況。然而,我們失去了那個最大的機會。”
另一次機會,是在“9·11”恐怖襲擊發(fā)生3年3個月之后,2004年12月26日的蘇門答臘里氏9.3級的巨大地震,以及由此引發(fā)的巨大海嘯。實際導致了22萬人喪生,震驚全球。讓人類見識到遠超于我們想象的大自然的力量。
而對于核電站又再次敲響了警鐘。與“9·11”恐怖襲擊事件相同,都必須在“電源全失”與“無法冷卻”的情況下進行處理。這可以說是上天的指引的第二次警告,卻沒有敲醒日本那些負責核能政策,以及從事核能事業(yè)的人。
毋庸置疑,“電源全失”以及“無法冷卻”的對策必然會帶來資金方面的問題。對于追求利益的核能企業(yè)來說,肯定極難判斷。然而,在日本,不僅是經(jīng)營企業(yè),就連政府機構也都在“安全”之前,優(yōu)先選擇了“經(jīng)費”。對人類自己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有著巨大能量的核能,表現(xiàn)出了無所畏懼。即便作為全世界唯一一個有著核爆經(jīng)歷的國家,領導人們卻并沒有對其心懷“畏懼”,門田隆將覺得,真是無話可說。
1992年,曾經(jīng)就“30分鐘以上的長時間電源全失”情況進行研究,但當時核能安全委員會針對提出了“并沒有必要考慮”的結論報告,放棄了對安全方針的修改。這件事直到20年后的2012年被人所知。
核能安全委員會是否能夠保得住,門田隆將深感“其關鍵還是在于人”。核能安全委員會最終遭到廢除,班目春樹委員長在記者會上所說的那句痛心的話,不正顯示出了這次悲劇事故的本質嗎?
現(xiàn)場的作業(yè)人員進行了正如字面上的意思——“死斗”,才能在危險的邊緣避免了吉田所長所說的“切爾諾貝利十倍”的最糟的事態(tài)。
但是福島核電站的周遭地區(qū),卻也是蒙受了不知何時才能恢復的重大災害,現(xiàn)在仍然有很多受災的人正承受著它所帶來的痛苦。
事故發(fā)生后,門田隆將覺得,由此引起強烈的反核運動是可以理解的,但另一方面,原本對于火力發(fā)電會造成的地球溫室效應等環(huán)境問題的指責聲突然就此停止了,這讓門田隆將覺得相當可怕。
不留于“極端”,在替代能源出現(xiàn)之前,日本的所有人都必須冷靜地集合眾人的智慧進行思考,在日本這個資源小國真正適用的策略是什么。
門田隆將編輯撰寫的這本書在許多人的幫助下才得以完成。以福島第一核電站所長吉田昌郎為首,眾多當時在現(xiàn)場奮斗的核電站員工和協(xié)力企業(yè)的人們、趕來支援的自衛(wèi)隊成員、為了應對事故而四方奔走的官員們、研究人員、現(xiàn)場的記者、疏散的居民,以及在事故中不幸身亡的遺屬,等等,通過這許許多多人的幫助,門田隆將才終于完成了這本書。
“必須將這場前所未有的事故以及事故背后的真相流傳給后代。”門田隆將想,受訪人的心中不約而同地,正是這樣的想法。每當采訪遇到困難時,能夠在背后推上一把給予動力的,正是這些接受采訪的人,和他們的熱忱。
在不斷采訪的過程中,門田隆將起先沒有考慮到的問題點,以及至今無人知曉的感人故事都不斷地浮現(xiàn)出來。
在執(zhí)筆這部作品的同時,門田隆將深深的感覺到,“人,都會有必須賭上生命的時候。”
漆黑之中奮勇突入核反應堆廠房的男人們,他們都有家人。如果自已死了,家會迷失方向不知前路。但是,他們下定決心沖了進去。自衛(wèi)隊的隊員們也是,這起事故與他們并不相關,但他們依然能夠不顧生命危險,一次又一次進入遭受輻射污染的現(xiàn)場。
為了了解到當時情況,門田隆將采訪了自衛(wèi)隊隊員,在與他們溝通的過程中讓人震驚的是,他們認為自己前往現(xiàn)場支援是“理所應當”的,沒什么值得一提的。
那些為了事故修復工作,在事故發(fā)生后迅速采取行動搭乘消防車趕到福島第一核電站,展開修復活動的自衛(wèi)隊隊員們,他們對于特地前來采訪感到很是驚訝:“我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而已。在我們隊里,現(xiàn)在還有人不知道我們當時去支援了呢。”
東電的現(xiàn)場人員和協(xié)力企業(yè)的相關人員,以及在輻射劑量不斷升高的情況依然持續(xù)作業(yè)的人們,也和自衛(wèi)隊隊員一樣都抱有同樣的心情。這讓人感到驚訝的同時,也讓人體會到了某種感慨。
但是,通過這場不幸的核電站事故從中了解到,現(xiàn)代的日本人即便需要賭上性命,也會毅然決然地去面對。就這個意義上來說,也許這部作品不僅描繪了核電站的悲劇事故,還同時表現(xiàn)出了在身陷困境之時日本人身上所發(fā)揮出來的“毅力與信念”。
他們?yōu)楹文軌蛉绱藞猿??身為與他們生活在同時代的人,門田隆將在采訪期間始終在思考這個問題。
全建華在后記中寫道:“我與作者門田隆將先生相識是在17年以前,是由他的大學學長淺見勇先生介紹的。那時,門田先生還在日本著名的出版社新潮社工作。從那時起,我與門田先生開始了交往。2008年,門田離開新潮社,開始從事專業(yè)作家的工作,迄今已發(fā)表了約18部單行本著作,發(fā)行數(shù)已超過100萬冊,獲得了日本的第19屆山本七平獎,根據(jù)門田先生原著《與絕望奮斗:木村洋的3300個日子》改編的電視劇,獲得了日本文化廳2010年度藝術節(jié)電視劇大獎,門田先生是目前日本最紅的紀實文學作家。”
門田先生是日本唯一采訪過福島核事故現(xiàn)場救災指揮、第一核電站吉田所長的人,吉田所長已于2013年7月去世,經(jīng)過對吉田所長縝密的采訪,掌握了大量且珍貴的第一手資料,為我們揭示了福島核事故的真相,在日本社會引起了巨大反響。
本書在中國出版,對于我們了解日本所發(fā)生的核事故真相提供了機會,對于我們今后在應對危機時也提供了經(jīng)驗。
事件雖然轉瞬過去八年,但是,遠遠沒有終結。就在最近,據(jù)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日本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所在地福島縣大熊町,其部分地區(qū)于2019年4月解除了避難指示。2019年5月7日,該町政府廳舍時隔8年2個月,重新開始于當?shù)剞k公。據(jù)悉,當?shù)鼐用穸鄶?shù)仍未返回故鄉(xiāng)。
東網(wǎng)報道,解除避難指示范圍包括大熊町西邊的大川原及中屋敷地區(qū),占全町面積約40%,1月底登記居民為140戶374人。町內除了第一核電廠外,還有安放受污染土壤的中間貯藏設施。根據(jù)去年的民調,僅10%受訪者選擇回鄉(xiāng)定居。
此外,橫濱地方法院20日裁定,中央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有責,需賠償152名居民4.19億日元,這也是日本政府第五度被判需為福島核災負責。
法院審判長中平健則表示,政府和東電若有采取對抗海嘯的相應措施便能阻止災難發(fā)生。
事故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八年,但問題并沒有終結。
據(jù)日本共同社報道,日前,日本海洋研究開發(fā)機構等團隊匯總的研究結果顯示,因福島核事故流入太平洋的放射性物質向東進發(fā),抵達北美大陸后開始向西流動。據(jù)悉,預計今后將受千島寒流的影響回到日本附近。這些放射性物質活度極低,是對生物不會產(chǎn)生影響的水平。
據(jù)報道,上述結果是團隊分析海水后作出的判斷。此次研究結果或將幫助查明放射性物質長時間在北太平洋循環(huán)的情況。
報道稱,該團隊2017年6至8月采集了北太平洋共23處的海水,檢測出銫134。該物質是核試驗不會產(chǎn)生的放射性物質,因此被認為是由福島核事故釋放。除直接進入海中外,還可能是從上空落入日本近海的太平洋,跟著海流流動。
2014年實施的調查顯示,放射性物質流至西經(jīng)150度附近。此次團隊對美國和加拿大西海岸近海、以及白令海進行了調查。北半球亞寒帶地區(qū)存在逆時針流動的“亞寒帶循環(huán)”海流。曾經(jīng)高活度的是該海流流動強烈的沿岸地區(qū)。該團隊認為,放射性物質沿著亞寒帶循環(huán)海流抵達了北美的西海岸后向西進發(fā)。
銫134溶于水,以類似塊狀分布在最深至約200米的海水表層,在比300米深的海水中并未檢測到。活度為每立方米海水最大0.8貝克勒爾,是日本政府規(guī)定的飲用水標準值,每公升10貝克勒爾的萬分之一以下??紤]到放射性物質半衰期等因素,事故當時大概為6貝克勒爾。
據(jù)團隊成員之一的該機構主任技術研究員熊本雄一郎表示:“實現(xiàn)了以放射性物質為標記,明確看到了北太平洋的循環(huán)。了解海水循環(huán),對氣候變化的未來預測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
而且,盡管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已經(jīng)過去8年,善后處理工作一直進展緩慢。2019年4月15日,東京電力公司開始取出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機組乏燃料池中保存的核燃料棒。東京電力公司當天發(fā)布公報說,工作人員以遙控作業(yè)的方式取出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頂部乏燃料池中的4根未使用核燃料棒,將其裝入了距離約10米的運送容器中,并計劃把該運送容器轉存到核電站院內的一個存儲池中。這是2011年3月福島第一核電站發(fā)生事故之后,東京電力公司第一次從嚴重受損的1號至3號機組燃料池轉移出核燃料棒。
3號機組曾在2011年發(fā)生堆芯熔化和氫氣爆炸,乏燃料池輻射量高,在準備工作中頻頻出現(xiàn)故障,導致工作進度嚴重滯后。東京電力公司最初的目標是“2014年末開始”,但由于設備故障等原因導致計劃不斷推遲至今。
在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至6號機組中,4號機組在2014年完成了核燃料棒取出作業(yè),未發(fā)生堆芯熔化的5、6號機組內保存著核燃料棒。1號至3號機組燃料池共有1573根核燃料棒,在推進反應堆報廢工作方面成為巨大障礙。東京電力公司計劃在2021年3月底之前將3號機組內的566根核燃料棒全部轉移到存儲池中,而1、2號機組目前處于在燃料池附近推進調查等工作的階段,力爭在2023年啟動相關作業(yè)。
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打算用30至40年時間完成清理作業(yè),廢棄這座核電站。但現(xiàn)在廢爐仍舊保持原樣,核污染水、核污染土壤依然未能找到最終解決方案。
截至今年2月底,存放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內儲罐中的核污染水達到約100萬噸,其中含有放射性物質氚。按照目前計劃,兩年后核污染水將無處盛放。有消息稱,日本政府考慮將核污染水排入海中,遭到漁民的強烈反對。目前,福島地區(qū)海域只能開展實驗性捕魚,產(chǎn)量只恢復到以前的15%,很多消費者因擔心核輻射而拒絕購買福島的水產(chǎn)品。漁民擔心,如果100萬噸核污染水排入大海,當?shù)貪O業(yè)恐怕將永無復興之日。
核污染土壤也是一個令日本各界頭痛的大問題。雖然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租借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核禁區(qū)內的大片土地,并于2015年3月開始建設一個計劃存放期限為30年的污染土存放設施,但30年后1400萬立方米的污染土何去何從,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都不能給出明確答案。
這一切都成為阻礙福島災后復興的障礙。8年之后,仍有4萬日本人因福島核事故不得不過著“有家不能回”的避難生活?!冻招侣劇方湛l(fā)社論呼吁中央政府真正承擔主體責任,繼續(xù)支持幫助福島核事故的受害者。
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今天,為您講述:《福島核事故真相》,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寧,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