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陰轉睛
天還沒亮,駱體良就醒了。睜開眼,仿佛仍能聽見從夢里飄來的自己的笑聲。
駱體良最近老做這樣的夢:他和老媽,有了白墻青瓦的新家,屋內(nèi)明亮,屋外寬敞。
在窩棚里住了半年多,雖然由于光線不好常常晨昏莫辨,而且隨著寒冬的到來,晚上不時會被凍醒,但駱體良心里明白:能這樣已經(jīng)不錯了,光靠娘兒倆,日子早就過不下去。
在龍門鄉(xiāng)隆興村,村民們都說,駱家母子最值得同情又最讓人羨慕。
駱父走得早,娘兒倆相依為命已經(jīng)好些年了。母親黃蓮珍今年87歲,身高只有14米。駱體良個子雖高,因為8歲時的一場事故,留下終身殘疾,48年來,不靠拐杖,他幾乎寸步難行。
地震那天,黃蓮珍和往常一樣起得早。地里的玉米該上肥了,她荷著鋤頭出了門。
躺在床上的駱體良在劇烈晃動中驚醒后喊了一聲“媽媽”便絕望地閉上了雙眼。他知道一切掙扎都是徒勞一自己平時都無法輕易站穩(wěn),何況此時,他只是洪水中漂浮的一片樹葉。
駱體良臉上是冰涼的淚跡,而母親身后,則是身體在莊稼地里越出的一條劃痕。被震倒在地的母親,手腳并用,一寸一寸,爬向渾身顛栗的家。
也是這個時候,正打駱家門家經(jīng)過的朱光福在瓦片紛飛中連拖帶拽把駱體良救了出來。
房子沒法繼續(xù)住人。糧食衣物都被埋在磚頭瓦礫里,已經(jīng)漏了的天,一下塌了。
怎么也沒有想到他們能成為整個駱家壩組最先住進帳篷的人。黃蓮珍說,組長高玉富有什么好處都想著他們,解放軍來了,也最先幫著他們搭建過渡住房。
大米、清油、棉被、衣服陸續(xù)送來,不僅夠用,還有節(jié)余。說到這些,黃蓮香熱淚長淌。拿衣袖揩了臉,她說,我還以為,我的眼淚在過去都流干了。
自然而然就說到了今天的搬家。“我這輩子都沒想過能有這么一天。”說著說著,老人眼圈又紅了。
通知他們搬家是前些天的事??h上為特困戶統(tǒng)一修建的213套輕鋼結構房屋中,隆興村有5套。高玉富來家里說,村上研究了,其中一套分給他們。
日子定在今天,整個蘆山縣,這是頭一批特困房建成入住。也就難怪,駱體良在夢中笑醒。
鄉(xiāng)村組干部起得并不比駱體良遲。所有家具都是他們統(tǒng)一跑腿購回,統(tǒng)一動手布置。
駱體良拄著拐棍,站在院子里看著人們忙東忙西。他的眼睛瞇成了一條縫,不知是因為陽光晃的,還是心里美的。
燈籠掛好了,“福”字也貼妥了。村支書施學兵走過來催駱體良:快去收拾收拾,一會兒我開車來搬。
這家其實沒什么好搬的。新家里新床新被褥新衣柜新電視一應俱全,就連廚房里的鍋碗飄盆也一樣不少,說是搬家,其實也就是“走人”。
可搬家前的準備還是花了不少時間。
老媽,你的那個所謂的“保險柜”收拾好了嗎?駱體良進門就問。
不用你操心,都收拾好了,就在你的床底下。黃蓮珍樂呵呵地回答。
看到老人家從床下找出一個鼓鼓的口袋來,前來幫忙的志愿者們會心地笑成一片。之前駱體良告訴我們,政府每個月給母子倆的生活補助有四五百塊,每個季度取一回,有一千多塊—家里“不差錢”呢!
大家?guī)椭汛蟠〈募Z食搬到公路邊,等著施學兵開車來接。就在這時,黃蓮珍捶了一下胸口,急沖沖返回身去。
一定忘了什么貴重的寶貝。大家正這么想著的時候,老人已經(jīng)走到坍塌的老屋前,貓下身子,“喵喵”地喚著。
看到老人焦灼的表情,聽到老人慈愛的呼喚,讓人感覺她正千呼萬喚的,不是一只貓,而是一個難舍難分的親人。
貓找到時,施學兵駕駛的汽車也到了。黃蓮珍卻說什么也不上車,她說:“幸福來得太突然了,我要慢慢走,慢慢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