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信局廢墟處,一伙兒男子通過一間房屋窗戶,一刻不停地挖著充斥整個房間的泥土沙石。領(lǐng)頭的是個中年人,姓韓,他在苦苦尋找自己28歲的兒子韓修平。暴戾的泥石洶涌而下,那一帶地基脆弱的居民平房被沖得粉身碎骨,電信局地基打得較深,因此沒有傾倒,但泥石破門破窗而入,一樓整個被填埋。
2010年8月7日晚,韓修平和他同在電信局上班的堂兄湊巧值夜班,除兄弟倆之外,還有另外一名年輕同事。災(zāi)難發(fā)生后,三人的家屬心急如焚火速投入行動。遇災(zāi)時三人到底被困在哪個方位,家人不得而知。老韓他們只能推測自己的兒子當(dāng)時都老老實實地待在自己的辦公室里,如果是這樣,他們從辦公室相應(yīng)位置挖的話就能挖出。
8日上午“第三人”被挖了出來,當(dāng)時泥土沒及他的胸口,但心跳和呼吸尚存;韓氏兄弟仍不知所終。頭發(fā)斑白的老韓和親朋好友們強(qiáng)忍著內(nèi)心的傷痛,繼續(xù)刨挖沙石泥漿。僅憑這五六個人的力量,要把充斥整個辦公室的泥土一鍬一鍬地挖掉,需要多大的工作量?更何況兄弟倆的身子未必就真的在那間辦公室里。
挖了三天一無所獲,老韓仍在堅持:“活要見人,死要見尸。”他寧愿相信兄弟倆都能活著......
2010年8月16日,月圓村廢墟上,薛貴忠用濕布擦拭著妻子滿是泥土的左手,一枚戒指漸漸從無名指上顯露出來。面對熟悉的面孔冰冷著的眼神,這個30多歲的壯年漢子再也止不住眼中的淚水了,他流著淚將妻子裹進(jìn)印有“龍風(fēng)呈祥”的紅色被單里。
當(dāng)天正值農(nóng)歷七月初七,是民間傳說中牛郎與織女相會的日子。薛貴忠已經(jīng)在這里等了整整8個日夜,等來的卻是妻子沒有溫度的身子。
對月圓村來說,洪水的到來常會在夏天或秋天某一天的下午因雷雨而發(fā)作。至少在過去的100年間,大多時候,洪水和村莊相安無事。頂多,泛濫的洪水沖毀一些莊稼外會淹掉一兩家人房屋的院墻。在幸存老人們的記憶里,村里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山水。
薛貴忠在舟曲縣郵局工作,家住月圓村91號。7日晚,因為加班他待在單位,而留在家中的父母、妻子還有10歲大的小兒子全部遇難。和薛貴忠一樣遭遇的還有同村的何周林。
12日中午,何周林終于挖出了妻子。妻子的旁邊,5個月大的女兒熟睡著一樣的表情,身上的紅肚兜仍然完好無損。小生命還沒來得及細(xì)細(xì)打量眼前這個陌生的世界,泥石流就奪去了她的生命。這個30多歲的男人始終一言不發(fā),親戚們用一條黃色的條幅將遺體四周圍了起來,男人則用一口鋁盆一遍遍舀來混濁的河水,反復(fù)地清洗自己女人和女兒的身子。洗畢,他一個人蹲在旁邊,出神地看著,像是在心里與妻子交代訴說著什么似的,那眼神讓人看著就想替他哭出聲......
“我的狗娃......”
65歲的趙梅,在這次災(zāi)難中失去了8個孫子。哀痛中,這個皺紋爬滿額頭的老阿婆趴在自家廢墟上呼喊著孫子的名字,向天哭訴:“我的老天爺,我的8個孫子,我心疼死了呀......”
一村民背著棺材走向旁邊的遺體......
8月16日,人們依舊守在月圓村的挖掘現(xiàn)場,等待親人的“出現(xiàn)”。夜晚,所有的救援人員撤出月圓村,廢墟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對于月圓村的幸存者來說,被泥石流撕開的傷痛應(yīng)從災(zāi)難之日算起。那些外出打工者、在讀學(xué)生還有僥幸逃脫獲生的村民,成為月圓村的幸運(yùn)兒,他們承受著無盡悲傷的生命為月圓村留下了血脈。
25歲的女青年張俊英是月圓村的第一位博士生。父母遇難,她與弟弟張俊杰在泥石流挖掘現(xiàn)場。弟弟張俊杰曾經(jīng)是甘南州的高考狀元。在這位女博士的記憶里,兒時的月圓村柳樹成蔭,小橋流水,阡陌巷道,儼然“世外桃源”。小溪寬約數(shù)米,清澈見底,嘗一口甘甜無比。多少個炎熱的夏日傍晚,她和小伙伴們在小溪邊戲水。田園詩般的鄉(xiāng)村生活滋潤了她的童年。如今,當(dāng)她從北京趕回來時,“連家都找不見了”......
她找來親屬和解放軍戰(zhàn)士,挖了一天一夜,挖出了父親的駕駛證,再挖了一天一夜,才找到了父母的遺體。“大家都繃著。”張俊英說,“不是內(nèi)心不傷痛,實在是沒有力氣去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