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1920年,海原大地震17

2018-11-15 23:30-23:59 責編:張澤昕

00:00 00:00

 

重稅之外,貪污橫行。孫中山先生在其革命生涯中,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所有一切的災難,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普遍的又是有系統(tǒng)的貪污。這種貪污是產生饑荒、水災、疫病的主要原因。”我們深知,貪污是一種不光彩的,損害國家和集體利益的行為,所以實施貪污者往往隱蔽和遮掩其行徑,而在民國初年的甘肅,軍閥政府為了維護個人私欲,已經不顧羞恥,赤裸裸的向人民實行搜刮和搶奪。腐敗的苛政將人民陷于水火之中,大大降低了其抵御天災的能力。而且由于執(zhí)政者無視人民,天災來襲時,往往只顧個人私利,棄災民于不顧,大大加重了災害的破壞力。1921年固原縣知事萬寶臣侵吞省撥建修費銀幣6000元,擅自拆孔廟大成殿等建筑物,重修地震倒塌縣公署。因此,地方當權者不僅未在地方做任何有益于民的作為,反而盡力盤剝,加重人民的負擔。

近代以來橫行的煙毒也是加重西北地區(qū)災荒程度的重要人為因素。民國政府雖然設立有專門的禁煙禁毒機構,并且頒布了一系列看似明確的禁煙法令。但是,面對鴉片貿易所帶來巨大利潤的誘惑,以及為了補充軍費和滿足“土皇帝”生活的窮奢極欲,西北各地軍閥紛紛強迫百姓廣泛種植鴉片,并且暗地里支持鴉片販運,使得鴉片種植一時泛濫成災。在甘肅省,自始至終沒有嚴格按照中央政府的法令辦理禁煙事務。地方軍閥往往打著“禁煙”的名號,只將交通便利地區(qū)的鴉片加以鏟除,暗地里卻強迫偏僻地區(qū)的農民種植鴉片。此外,不論農民是否種植鴉片,都必須繳納煙畝稅。1922年,甘肅省督軍陸洪濤為籌集軍費,大開煙禁,固原種植罌粟面積顯著增加。1924年甘肅省有著七萬至八萬名軍隊完全靠鴉片稅維持,每畝鴉片賦稅為八元至十五元不等”。寧夏的“種煙之田多系肥沃土地,建省以后,財政當局按畝征收,且不問農家田畝是否種煙,一律需照種煙田畝征費”。有報道表明,在1922年,從甘肅省的東北部通過該省中部直到平涼和省會蘭州,遍及甘肅省西北部直到安西以外的戈壁邊境,鴉片的種植面積與往年相比較大大地增加了。鴉片的大量種植,首先導致的問題就是糧田面積的減少,整個甘肅省區(qū)域內糧食總產量大大降低,進而導致糧價上漲,大大加重底層人民的負擔。章有義認為西北五省之中,無論哪 一省,本來只要把田地的十分之六、七種成米、麥等可食用的東西,這些地方的人民不但不會擔心糧食不夠吃,而且還會有剩余。但是,隆德縣“民國二十至二十四年,全縣計種鴉片10000畝,吸食者6000余人,屢禁不絕”。1925年的甘肅,除過極少數較為貧瘠的土地外,每一縣都大規(guī)模地種植鴉片。長此以往,農田大多被種了鴉片,糧食的總產量大大量減少,面粉的價格激增不已。糧食作物的緊缺、糧食儲備的嚴重缺乏,嚴重削弱人們抵御災害的能力。所以,李文海認為西北地區(qū)之所以饑饉遍地,最為直接的原因是大面積地種植罌粟而導致糧食產量銳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