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1920年,海原大地震3

2018-11-01 23:30-23:59 責編:母晨靜

00:00 00:00

 

徐家匯觀象臺當時是由法國教會組織建立的,當時由神父蓋爾基主持。徐家匯觀象臺就地震所作的《1920年12月16日大地震的概述和評注》,詳細記錄了當天緊張的監(jiān)測情景:

鐘表突然停擺,而吊燈奇怪地搖晃起來。與普通人相比,他們馬上意識到這意味著什么,急忙涌入安裝有地震儀的地下室。

地震儀上的筆尖正在畫著越來越寬的曲線,第一波較早的強波動出現于20時9分16秒。稍有平緩之后,地震儀上的南北向放大筆被劇烈的震動拋向了一邊,蓋爾基神父發(fā)出了警告:“注意!波動主峰就要到達了。”

這些波在20時16分到達。令人驚嘆的是,震動的強烈竟然讓地震儀都難以承受,筆尖半途跌落了。

雖然沒能記錄下全部的地震波,但已能夠對地震的量級和位置進行推測。

震波在大地上涌動需要時間。寧夏地震局副總工程師柴熾章告訴記者,地震波按傳播方式分為三種類型:縱波、橫波和面波。它們的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地震儀就是分別記錄這幾種波,然后根據它們到達的時間差、振幅等數據,大致推算出地震的位置和強度。不同位置的地震儀推測的地震震中范圍不會完全一致,重合的地方很可能就是震中所在。

上海徐家匯觀象臺推測,震中在上海的西北方向,距離大概是1400公里。

日本東京地震臺和上海徐家匯觀象臺對震中的推測非常一致:甘肅東部,當時海原屬于甘肅省,故又稱甘肅大地震。

外界很多信息,也從側面記錄了這次地震。“1920年12月16日,大約是晚上8點鐘,在中國某些城市以及和它鄰近的國家,觀測到一些異常現象。不能說成都、大名、上海和海防相距很近,要知道從成都到大名大約1200公里,而從海防到上海大約1900公里??墒?,在上述時刻,在成都法蘭西領事館,在大名的耶穌教徒傳教團,在上海的英國領事館和在海防的天文臺內,所有鐘表立刻停擺。在這些城市和所有其他許多居民點,坐在飯桌旁的人們忽然看見,吊燈開始擺動起來,后來還知道其他一些情況。在大名以北的板夏,三個閑談的傳教士忽然感覺到惡心欲嘔,他們覺得地板就像船舶上的甲板一樣開始搖擺起來,在距中國海1250公里遠的一個地方,走向市場的主婦們突然覺得暈船,北京和天津的居民也有同樣感覺……”這是海原地震發(fā)生后,蘇聯一位佚名作家撰寫的《一九二零年的中國,西方忽視了的災難》的開頭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