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合國:過去20年自然災害造成逾2.9萬億美元損失

2018-10-11 10:23 來源:國家應急廣播網綜合

中新社聯(lián)合國10月10日電 當地時間10月10日,聯(lián)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發(fā)布報告指出,1998年至2017年間,全球自然災害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9萬億美元。其中約2.45萬億美元的損失由氣候變化相關災害造成,占比約為77%。

這份名為《經濟損失、貧困和災害 1998—2017》(Economic Losses, Poverty and Disasters 1998-2017)的報告指出,1998年至2017年間全球共記錄了7255起重大災害事件,其中91%與氣候相關。洪水與風暴是兩種最常發(fā)生的災害,分別占43.4%和28.2%。

就國家和地區(qū)而言,美國遭受了最大的經濟損失,為9448億美元;其次是中國,4922億美元;第三名日本損失3763億美元。印度和波多黎各分別以795億美元和717億美元列第四和第五。同時,有130萬人在各類災害中喪生,還有約44億人受傷或流離失所。各類災害中,首當其沖的“殺手”是地震及其引發(fā)的海嘯,造成逾74.7萬人死亡;其次是風暴,造成了約23.3萬人死亡。

報告強調,相比高收入國家,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國家在災害中受到的傷害更嚴重。低收入國家居民在災害遭受嚴重生命、財產損失的可能性是高收入國家居民的6倍。聯(lián)合國秘書長減災事務特別代表水鳥真美表示,極端天氣事件帶來的損失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阻礙,也是地處災害地區(qū)的國家消除貧困的重大制約因素。

報告得出結論稱,氣候變化正在增加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各國應加大在防范自然災害風險方面的投入,這是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先決條件。

 

科普視頻:地質災害的防范措施——了解地質災害發(fā)生的前兆

 
 
 

 

責編:郭彥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