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一場毀滅性的災難突然降臨,巨大而恐怖的地嘯掩埋了瑯瑯的書聲,劇烈的崩塌吞噬了平靜的校園,但在其中,很多英雄的教師站了出來,用他們的肩膀筑起了一道愛的橋梁。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本期帶您回顧:汶川大地震英雄教師。
聚源中學所有幸存老師都被眼前的一個事實震撼了,剛從外校輪崗來的蒲斌,為了營救更多的孩子,當教學樓坍塌下來時,他距離門外只有一米。有老師說,如果蒲斌不管學生或者少救一個學生,他完全可以一步跨出教室,那樣他就沒事了。
當人們找到蒲斌時,發(fā)現(xiàn)他和他身下的5個學生已經(jīng)沒有呼吸。不過,蒲斌用來保護孩子的雙臂怎么也分不開。
談起蒲斌,聚源中學每一個受訪老師都說之前的印象并不深。蒲斌27歲,2007年9月從都江堰市崇義中學輪崗到聚源中學。教初二地理課。
在幸存學生蒲林軒的眼中,蒲斌是一個嚴格要求但從不體罰學生的老師,有學生不愿聽課,他也只是讓這個同學站兩分鐘,然后坐下。課間,蒲斌喜歡給同學們講一些課外知識。
讓蒲林軒記憶深刻的是,蒲老師有一次講到喜馬拉雅山時,還找來了一張喜馬拉雅山的三維地形圖。蒲斌只用了一句話就讓同學們明白了三維圖的與眾不同,“三維圖除了有長、寬,還有厚度,跟看電視差不多。”
出事那天,蒲斌在講上一屆的地理試卷,開始前,還給同學們講了環(huán)航世界的故事。很多同學聽得入了迷。
從覃斌老師介紹的情況,蒲斌老師所在的初二(7)班就在教學樓的一樓。
逃過一劫的蒲林軒回憶,當時剛剛上課不久,正在講地理試卷,突然感覺整棟教學樓開始左右搖晃,正站在講臺上給學生講卷子的蒲斌險些被摔倒,他一把抓住講桌才穩(wěn)住了身子。蒲林軒說,他還沒有完全站穩(wěn),就聽到蒲老師大喊:“地震,快跑!快跑!”
也就是那一刻,教室里炸開了鍋。坐得靠前的同學很快撤離了教室,跑到操場上。蒲林軒的好友許文強也是其中一個。
不過,他清晰記得,在同學們跑出教室的時候,蒲斌老師一直站在講臺上,一邊大喊快跑,一邊不斷地揮動手臂,叫同學們迅速撤離。
陣沖天的黑色粉塵過后,許文強看到自己的教室塌了,蒲斌老師再也沒有出來。
事后不久,人們開始拼命救援。
當晚10點,來自溫江的救援武警戰(zhàn)士從聚源中學的廢墟中挖出了一個男人,他依靠著教室前門的門框邊,雙臂張開。呈一個保護、擁抱的姿勢。
當武警戰(zhàn)士扒開瓦礫時,發(fā)現(xiàn)此人的身下,還有5個孩子。不過,都已停止呼吸。
堅持救援三天三夜沒有合眼的聚源中學體育老師覃斌,在當晚一眼認出這個男人就是蒲斌,從他遇難的位置看,正處在教室前門邊,“如果他早跨出一步,就安全了”。
最后一個被蒲老師推出門外的學生王茜說,當時教室里很混亂,同學們嚇得大叫不止,她在逃生時被人踩了一腳,鞋子也不知去向??拷T邊時,只感覺背后有人猛地推了一把。后來有同學告訴她,正是蒲斌老師的一掌,她才得救了。
從覃斌老師提供的分布圖看,只有蒲斌所在的教室距離逃生通道最近,也只有蒲斌所在的位置最容易逃生,但他卻是最后一個靠近安全線。
初二(7)班班主任王作均說,全班76名學生,這次地震有56人逃生,逃生者的座次均分布在前中部,無論地震速度來得怎么快,從蒲斌的位置看,他都應該能生還。
事實上,蒲斌還是沒有離開。
和蒲斌搭班的英語老師張樹生說,2008年初,蒲斌和遠在彭州一中教英語的女友楊琴結婚。
輪崗到聚源中學后,一直內(nèi)向的蒲斌還是積極參加學校活動,并不會打籃球的蒲斌還是經(jīng)常到球場上充當拉拉隊員。
樸素,內(nèi)向,工作踏實。這是所有受訪老師對蒲斌的評價。
蒲斌的遺體被抬到學校臨時在操場上搭建的棚子里,他和那些曾經(jīng)教過的學生們們又到了一起。新婚妻子楊琴從彭州趕到都江堰后,再也沒有聽到丈夫的聲音。
張樹生老師說,蒲斌被發(fā)現(xiàn)時,他的眼睛、鼻孔、耳朵和嘴巴里全被泥沙填滿了,但他的雙手卻一直呈保護狀態(tài)的張開。由于擠壓過久,蒲斌的手臂無法伸直。
蒲斌父親蒲雪忠老人得知兒子遇難的消息后,連夜趕到學校。
在一群家長面前,他聽到了最多的一句話,“我的孩子是你兒子救的”。
不久,有一家紅十字會給蒲雪忠老人捐款5000元。
蒲雪忠后來找到了學校校長。他說,現(xiàn)在兒子不在了,他和老伴退休在家,也不需要錢了,他堅持把錢留給學校,捐給最需要的學生。和蒲雪忠一起到學校的,還有蒲斌的母親。她手里捧著兒子送的母親節(jié)禮物,那是一套暗紅的新外套,到現(xiàn)在她都舍不得打開。
汶川地震過后,他一直被埋在廢墟里。2008年5月13日早晨9點多,他被救出來,滿身都是傷,被緊急送往醫(yī)院。被救出來的時候,他的懷里抱著一個孩子,一個四年級的小男生,渾身沒受一點傷。
他叫吉慶云,四川省德陽市綿竹漢旺鎮(zhèn)小學一位年近40的男教師。
在醫(yī)院,吉慶云擦了一點藥,住了一整天。14日早晨,他就回到了學校。“傷情比我重的,大有人在。醫(yī)生也很繁忙,我就不添亂了,趕緊救娃娃啊。”
回校后,吉慶云參加到搶救學生的隊伍中,直到記者采訪的15日下午5點多,一直都沒有離開。他的妻子徐曉琴是一位村小教師,不放心丈夫,也趕過來陪著丈夫,一起尋找被埋的孩子們。
校長何仁貴說:“吉老師平時很愛學生,個人素質(zhì)很高,教學能力也很強,學生都很喜歡他。”
地震發(fā)生前,吉慶云正在3樓的辦公室和幾位教師聊天。突然,地板抖動。吉慶云迅速起身,趕到自己所教班級的教室。因為這里經(jīng)常發(fā)生地震,而且每次震級都不高,這次的抖動并沒有引起他的警覺。他跟學生說,別著急,慢慢往樓下走,保持秩序。
他的話音剛落,天花板上的磚塊就掉下來了。
沙石就像雨點一樣往師生的頭上砸。吉慶云趕緊帶領學生退到拐角處。一個學生嚇得哭起來了,看見吉老師,就跑過來抱著他。吉慶云下意識地把他摟在懷里。一下子,上面掉下來的磚塊就把他們掩埋了,卡住了。
“當時,我聽到外邊到處都是尖叫的聲音,身邊還在不斷地晃動。學生們亂作一團,哭爹喊娘。”吉慶云說。
何仁貴告訴記者,全校學生一共3500余人,教師180余人。目前已發(fā)現(xiàn)19名教師遇難,小學和幼兒園學生遇難者已經(jīng)近200人。
“我根本沒有想到會有這樣嚴重。”吉慶云說,“幸好當時我抱著他,跟墻壁圍成了一個小圍圈,這才讓那個小男孩沒受一點傷。”吉慶云的班級一共48名學生,目前仍有兩名失蹤,其余46名全部獲救。
何仁貴說:“在師生陸續(xù)被挖出來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另外還有5位教師,他們的懷里都抱著一個孩子。不幸的是,教師和孩子們都遇難了。”
挖掘中發(fā)現(xiàn),六年級的教室里有很多禮物,都是送給老師的。其中有一支鋼筆,是一位學生送給孫安平老師的禮物。他就是懷里抱著孩子的5位教師之一。
眼看就要小學畢業(yè)了,學生準備了鋼筆、賀卡等禮物要送給老師??墒?,就在那山搖地動的幾十秒鐘后,學生們的禮物最終沒有送出去,老師也沒有收到學生的禮物。學生對老師的愛,老師對學生的愛,就在那幾十秒鐘內(nèi)定格為生命最后的姿勢。
還有一位老師,用肩和背為孩子擋住橫梁。
“杜老師找到了。”震后一直守候在南壩小學校門口的老師和家長們圍攏上來。
2008年5月14日10時,震后第三天,當解放軍官兵掀開因地震完全坍塌的綿陽市平武縣南壩小學的一根鋼筋水泥橫梁時,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一位死去多時的女老師趴在瓦礫里,頭朝著門的方向,雙手緊緊地各拉著一個年幼的孩子,胸前還護著三個幼小的生命。
人們口中說的杜老師叫杜正香,是南壩小學學前班中班的代課教師,不過孩子們更喜歡搖著她的手喊她“杜婆婆”,其實杜老師才48歲。
“看得出她是要把這些孩子們帶出即將倒場的教學樓,她用自己的肩背為孩子們擋住了墜落的橫梁。”參與搜救的解放軍戰(zhàn)士說,杜老師以生命守護的五個孩子最終沒能生還,這可能是她唯一的遺憾。
小心挖,注意保護杜老師的遺體。”這句話在搜救人員中互相傳遞。
“杜老師要不是為了救學生,自己一個人肯定能跑出來。”她的同事語文老師楊樹蘭說,“可我知道,她肯定不會扔下自己的學生們。”
5月12日地震發(fā)生時,楊樹蘭正在學校的宿舍午休,當她連滾帶爬跑到操場上時,正好看見杜正香一把將送小孫子上學的嚴明君老太太祖孫倆推出了搖晃中的教學樓,轉(zhuǎn)身沖進一樓的教室,連抱帶拉救出幾個孩子,之后她又沖進了已是煙塵滾滾、不停擺動的教學樓。這是楊樹蘭和其他人最后一次看到杜正香老師的身影……
王全香老師說,同樣在一樓的學前班大班的三四十個孩子都自己跑出來了,可是杜正香班上的孩子都太小,肯定被劇烈的地震嚇呆了跑不動,要不然杜老師也不會跑進去那么多次,她舍不得孩子。
杜老師的丈夫嚴正明回憶起自己的妻子,哽咽里還有驕傲:“我知道她一定會那樣做,她一直對學生們很好。”
和四川其他邊遠山區(qū)村鎮(zhèn)一樣,南壩鎮(zhèn)絕大多數(shù)青壯年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只剩下老老小小,爺爺奶奶們也都放心地把自己的孫子孫女交給她照顧。
這次地震,杜老師班上的孩子獲救的并不多,可是家長們都沒有怨言,“都知道她對孩子好,怎么能怪她”。
李佳萍是北川中學的一名老師。她和6個女學生被埋在廢墟里,頭發(fā)被預制板死死咬住。她取下丈夫送的愛情證物,最后一次向孩子們]布置“作業(yè)”—堅持活下去。6個孩子,有5個堅持下來……
劉全攤開手,里面躺著兩枚戒指,一只手鐲。它們到達劉全的手里時,花了一周。2008年5月14日上午,這幾只首飾的主人李佳萍,在北川中學的廢墟中停止了呼吸。在12日下午地震發(fā)生時,她固執(zhí)地沒往外跑,而是站在門口,一遍遍揮著手,催促著孩子們。
看著老師李佳萍開門的剎那,北川中學初二(4)班的鄒紅,第一個想法便是往外沖。這堂剛上了10多分鐘的政治課,被地震撕裂了。李佳萍老師拉開門,靠墻,站到了門口的右側(cè)。她揮著左手,不斷地大聲催促:“同學們,趕快跑!”
盡管如此,坐在靠門第一組第五排的鄒紅,還是落在了后面。她的前面已經(jīng)堵了10多個同學。她惶惑,但看著李老師,又鎮(zhèn)定了,“她看起來一點也不想往外跑”。
但幾秒鐘后,世界就塌陷了。門口一根柱頭首先倒下來,鄒紅的頭被一塊磚頭砸中,她暈了暈,眼前的好幾個同學都不見了。天花板隨即掉了下來,眼前一片漆黑。沉寂一陣,嗆人的煙塵消散了。四周不斷有呻吟和哭泣聲傳進鄒紅的耳邊。她瞎摸了一通,發(fā)現(xiàn)自己壓在一個人身上,“李老師!”
李老師一直在北川中學教書,她是安縣師范學校85級畢業(yè)的,教政治。同學們喜歡她,都說她性格溫和,沒向誰發(fā)過脾氣。她來自農(nóng)村,上課時,喜歡講一些過去的經(jīng)歷。大家常聽得入神。
她的女兒燦燦,在北川中學念初二。好幾次,她在家里翻不到衣服,問媽媽。哪知李老師若無其事地說:“哦,我看見它舊了,送同學了。”有幾次,同事楊仕慧還看到她偷偷塞錢給困難同學,囑咐他們,吃好些。同學們說,李老離門其實只有一步之遙,一腳就可以跨出去,逃過地震。
緩過勁來。大家清點一下,發(fā)現(xiàn)還有7個人,6個都是女孩子。先垮下來的柱頭和墻頭,成了一個支撐,把天花板擋在頭上,為她們留了個空隙。有個同學掏出手機,摁開,黑暗中有了光亮。鄒紅湊到李老師臉前,刨開碎渣,這才看清,李老師的頭枕在左手上面,一塊預制板,壓在頭上面。“幫我弄一下頭發(fā)!”李老師只剩右手,可以活動。她摸了摸腿,說沒感覺了。摸了摸腰,還是沒感覺。她摸了一把頭發(fā),哭了。頭發(fā)壓在了預制板下面。
找剪刀,沒有。小刀,還是沒有。李老師說趕緊找個瓷磚吧,割了。這次輪到孩子們哭了。她們好不容易找了塊瓷磚,可是割頭發(fā)時,發(fā)現(xiàn)頭離預制板近,中間沒有騰挪的空間。憋了很久的勁。“同學們,我不行了,你們一定要撐下去,一定會有人救你們的。”她摸索著,抓住鄒紅的手,放了一把東西進去,“出去后,幫我交給劉全老師。”那是兩枚戒指,一只手鐲。鄒紅隱約覺得,手鐲濕漉漉的。很輕,又很重。
2008年5月14日。手機顯示,又是新的一天了。孩子們忽然發(fā)覺,有些不對勁。李老師很久沒說話了。鄒紅哭著推了推李老師,可是她連動都沒動一下。過了很久,鄒紅摸出兩枚戒指,戴在手上,把手鐲揣回了衣包里。“必須要活著出去!”這是老師臨死前,布置的最后一份“作業(yè)”。剩下的5個孩子,互相鼓勁。
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今天,為您講述:汶川大地震英雄教師9,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寧,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