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0日,在成都某醫(yī)院中,一個小女孩接受了我的訪談,在這個醫(yī)院中,住著的都是從重災區(qū)轉來的傷員。孩子只有9歲,地震時,正在上課的她跟同學一起往外跑,剛跑到三樓的樓梯口,感覺自己懸在了空中,然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醒來時,女孩已經(jīng)被救了出來。
聽醫(yī)院的醫(yī)生和她的父母說,女孩在醫(yī)院里很少說話,更沒有任何笑容,還經(jīng)常拒絕吃飯。所有人都很著急,卻又都束手無策,只能寄希望于心理醫(yī)生。
我站在女孩的面前,看到正躺在病床上打點滴的她很消瘦,兩只大大的眼睛里,透出的是些許緊張與恐懼。
“你希望我坐在哪里?”把女孩的父母請到門外,我輕聲問。女孩示意我坐在床邊。“傷到哪里了?”坐下后,我問道。女孩指了指后腦勺。
“疼嗎?”我關切地問。她點了點頭......
交談中,她的敏感顯而易見,不時地看看注射袋,看是否還有藥水,只要一有聲音,她的注意力就會漂移......顯然,地震驚嚇到了她,內心的安全感與身體一樣遭受了創(chuàng)傷。對這樣的孩子來說,穩(wěn)定她隱藏的焦慮情緒,提供安全的氛圍至關重要,談話持續(xù)一段時間后,她開始對我微笑,笑得非常愛!
“我們有個約定,接下來的晚飯你要吃。”女孩點了點頭。
“想吃什么?"
“西紅柿,要生的。”
此時,我感到發(fā)自內心的興奮,難以用言語表達。
叔叔,我出院時你能來接我嗎?”就在談話要結束時,女孩突然問。
我的心里有些難受,因為我無法承諾,我不知道她何時出院,更不知道那個時候我會在災區(qū)的哪個地方。
“叔叔希望你快點康復,然后好好學習,考北京的大學,到北京來看叔叔,好嗎?叔叔會把地址留給你的爸爸媽媽,以后你就可以給叔叔寫信了。”女孩高興地點點頭,我不能直接拒絕她,否則,剛剛建立起來的信任與安全感將再度被擊潰。
這幾天我發(fā)現(xiàn),災難帶給了每個經(jīng)歷者以心靈的重創(chuàng),讓他們變得悲觀,更可怕的是,那些孩子的父母們也無暇顧及孩子,忽略了他們的感受。災難過后,請不要忽略孩子的心靈!請關愛他們的情感!雖然很難,但是作為父母,我們依然要努力。
留下剛剛的文字的林濤,是北京安定醫(yī)院臨床心理科病房主任,心理學博士,之前剛剛從國外學成歸來,他的妻子王麗穎也是北京安定醫(yī)院的醫(yī)生,工作在抑郁癥病房。
地震牽動著林濤、王麗穎的心,當?shù)弥t(yī)院將選派心理干預隊員到災區(qū)工作時,夫妻倆立即報了名。2008年5月17日,林濤跟隨第一批心理干預團隊奔赴災區(qū),接下來,他和同小組的隊員們走遍了都江堰、玉堂、彭州、龍門山、小魚洞等地。2008年5月20日,王麗跟隨團中央青年醫(yī)療志愿者也來到了災區(qū),在機場,夫妻倆剛剛碰面,王麗穎就匆匆告別丈夫去了綿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