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析西藏林芝6.9級地震:預計災害程度不會很大

2017-11-18 10:02 來源:國家應急廣播網綜合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8日電(記者 湯琪)18日上午,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西藏林芝市米林縣發(fā)生6.9級地震,地震專家分析,此次地震系印度板塊對歐亞板塊的俯沖造成,地震附近地區(qū)人口較稀少,預計災害程度不會很大。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11月18日6時34分,西藏自治區(qū)林芝市米林縣發(fā)生6.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時隔約4分鐘再次發(fā)生4.0級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

據西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官方網站上介紹,截至2015年底,林芝全市總人口22.75萬人。

從地理位置看,林芝市地處西藏東南部,雅魯藏布江中下游,東西長約647公里,南北寬約353公里,東與昌都市和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毗鄰,西與拉薩市和山南市交界,北與那曲地區(qū)相連,南與緬甸、印度兩國接壤,面積11.7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100米。

據悉,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北緯29.83度,東經95.06度。震中5公里范圍內平均海拔約3179米,人口稀少,目前暫未接到有人員傷亡和財產受損的消息。

針對此次地震成因,中新網記者采訪了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他分析稱,此次地震是在西藏林芝,屬于喜馬拉雅山一帶,主要是印度板塊對歐亞板塊的俯沖造成的。

地震破壞程度方面,孫士鋐表示,地震所在地區(qū)人口較稀少,但地質環(huán)境比較復雜,主要需關注它所帶來的地質災害。

“這個地震是處在雅魯藏布江大拐角的地方,地質構造復雜,歷史上發(fā)生過多次強震,最典型的就是1950年的墨脫地震,達到了8.6級。”孫士鋐進一步解釋說,此次地震可能會引發(fā)地質災害,但由于震級相對不是很大,滑坡、滾石規(guī)模較小,不會引起大的地質災害,因此估計災害程度不會很大。

數天前,伊拉克與伊朗邊境地區(qū)發(fā)生了7.8級強烈地震,已在伊朗震區(qū)造成數百人死亡。如今發(fā)生在西藏林芝的6.9級地震是否與此有關?

對此,孫士鋐對記者表示,這兩次地震都處在歐亞地震帶上,但是西藏林芝的地震是在歐亞地震帶的東段,兩伊邊境的地震是在歐亞地震帶的中段,這兩次地震的震級也差距較大,因此這兩次地震沒有實際的關聯性。

不過,孫士鋐提醒,總的來說,這兩年來全球地震活動相對偏低,但從2004年以后,全球實際進入了地震活躍時段,所以現在還處在一個地震活動不是很正常的狀態(tài)。

“也就是說,未來可能還會有一些震級比較高的地震發(fā)生,從大環(huán)境上來說,2020年前后太陽黑子處于第24周的最低點,太陽黑子的最低點往往對應著發(fā)生大地震的概率相對比較高,這是比較宏觀的判斷。”孫士鋐說。

 

 

科普視頻:防震知識——常備應急包

 

 
 
 

 

責編:魏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