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學說,他們在這段干渠打撈中發(fā)現(xiàn)死者都有一個特點:指甲脫落或磨損,“他們落水的地方,水泥河堤上都有一道道的指甲痕和血跡。那是落水者滑落過程中企圖摳住河岸,往上攀爬,有的把指甲摳掉了。”
就在24日對落水女孩打撈行動結束后,24小時內,黃河又有兩名落水者溺亡。
暑期前兩周,牛振西到黃河沿岸及南水北調干渠沿岸的學校做了50多場講座。除一些預防措施外,老牛還在講座的ppt中加入了一些落水者家屬悲痛場面。
“這些畫面也許過于殘忍,但希望孩子和家長們能感受到這種悲傷,不要試圖犯險。”
一周前的一次救援行動,牛振西和他的隊員們挨罵了。那次救援結束,他招呼隊員在現(xiàn)場合了張影,合影被傳到了幾個微信群里。
一個媒體人不由分說地批評,“救人每分每秒都很寶貴,你們居然有時間合影,來宣傳自己”。
牛振西和隊友很失落,“我們不要錢,工作都不要了,還想我們怎么樣?況且,那次救援已經(jīng)結束了”。
合影是每次行動的一項程序,“這是民間自發(fā)的救援隊,對隊員的出勤沒有強制性,但也要有個統(tǒng)計。”老牛說,簡單的方式就是行動結束后在現(xiàn)場拍張照片,統(tǒng)計每個隊員的出勤率。
牛振西一直面對這樣的質疑,“義務救援,不要錢,你們圖什么?”“什么都不圖?鬼才信”。
牛振西說,他也沒想到團隊會走到現(xiàn)在,“當初完全是為了方便自己”。2005年以前,幾個游泳愛好者經(jīng)常在鄭州一處水域玩,偶爾會遇到溺水的尸體,“不把他撈出來,第二天就沒法在這里游了”。
“尸體撈出來,交給派出所,后來和110掛上了鉤,再遇到溺水者,110就打電話,知道我們水性好,讓我們打撈。”牛振西和朋友們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有意義,“警察找咱們幫忙,挺自豪。”于是,每喊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