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來了怎么辦,如何逃生避險?
由于地震災害的人員傷亡主要由建筑物倒塌造成,地震發(fā)生時迅速反應就成為成功避險關鍵。地震來臨時,應采取正確措施,緊急避險。
就近選擇:來不及撤離的時候應該就近選擇安全的地方避震
在家,應該躲在堅固的家具下、在衛(wèi)生間等小開間處;
在學校,應保護頭部躲在書桌下或選擇墻角;
在室外,應選擇空曠的空地,不要靠近高樓,也不要臨近電線桿或其他容易倒塌的物體。
在平房中時,如果室外空曠,應迅速頭頂保護物跑到屋外;來不及跑時可躲在桌下、床下或其他堅固的家具旁,躲在當建筑物倒塌的時候容易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并用毛巾或者衣服捂住口鼻防塵、防煙。廁所、衛(wèi)生間由于空間較小,穩(wěn)定性較好,加之又有水源,即使建筑物倒塌,存活可能性也較大,地震發(fā)生后躲避在衛(wèi)生間生還的幾率很大。
靈活把握:應該靈活選擇避震地點,視具體情境具體分析
正在教室上課或者正在工作場所上班、公共場所活動,逃生者應該迅速抱頭、閉眼,在講臺、課桌、工作臺和辦公室家具旁邊能形成三角區(qū)的地方躲避。
正在鬧市活動,逃生者應注意保護頭部,迅速跑到空曠場地蹲下。同時盡可能避開高大建筑物、立交橋,遠離高壓電線及化學、煤氣等工廠或設施。
正在野外活動,逃生者應盡量避開山腳、陡崖,以防滾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遠離滾石前進方向的兩側跑,切忌順著滾石的方向跑。
正在駕車行駛,逃生者應迅速躲開立交橋、陡崖、電線桿等,并盡快選擇空曠處停車。
不驚慌,不亂跑,待強震過后迅速有序撤離
在室內首先要將門打開,確保出口暢通。同時關閉電源、煤氣開關,切斷火源,預防次生災害發(fā)生。還要注意遠離外墻、門窗和陽臺,不使用電梯,不要慌張向戶外跑,更不能跳樓。地震發(fā)生后,碎玻璃、屋頂上的磚瓦、廣告牌等掉下來砸在身上是很危險的。水泥預制板墻、自動售貨機等也有倒塌的危險,不要靠近這些物體。
如果身體已遭地震傷害,如有可能,應用濕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塵、防煙。設法用磚頭等支撐上方不穩(wěn)定的重物,保護自己的生存空間。為保存體力,不要大聲呼救,盡量找到石塊或鐵器等,敲擊物體與外界聯(lián)系。已脫險的逃生者,震后不要急于回屋,以防余震。
學校和社區(qū)需要制定突發(fā)災害應急方案,平時開展應震演練。在地震來臨時,明確撤離方向,同學們按照老師和家長的要求有序地撤離到操場空地,撤離過程中服從指揮,避免踩踏事件發(fā)生。
震區(qū)群眾,尤其是家庭、鄰里之間的自救、互救,是減少地震人員傷亡的有效手段之一。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尋找被壓埋的人。找熟悉情況的人指點,按照當地居住習慣或在門窗附近尋找。喊話或敲擊器物,俯身趴在廢墟上面仔細聽尋是否有回音。不要輕易離開尋找目標及環(huán)境,有組織地分戶包干徹底尋找。
參加搜救的人員應注意搜尋被困人員的呼救、呻吟和敲擊器物的聲音。救援者不能使用利器刨挖,以免傷人。找到被埋壓者時,要及時清除其口鼻內的塵土,使其呼吸暢通。已發(fā)現幸存者但解救有困難時,應首先輸送新鮮空氣、水和食物,然后再想其他辦法救援。
救人注意事項:互救時,要注意方法,避免新的傷亡,切實做到——聽仔細:要注意傾聽被困人員的呼喊、呻吟、敲物聲;挖得準:要大致確定被困人員的位置后再搶救,不要亂挖亂扒;救得法:要講究方法,救人宜用“先頭部、后身體”、“先救生,后救人”的方法,不要強拉硬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