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兒童在游樂場受傷事件時有發(fā)生 設備年久失修

2015-12-01 12:50 來源:國家應急廣播網

  應急網北京12月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近來,由于年久失修、疏于管理等各種原因,游樂設施傷及兒童的事情在日本的公園時有發(fā)生?!度蛉A語廣播網》日本觀察員蔣豐介紹了這些游樂設施傷害兒童的事件。
  有人曾經試算過,日本兒童打從娘胎里就能拿到奶粉錢,4個月以上可申請到42萬日元的補助金,0到3歲前可每月領取1萬5千日元,3歲到上小學前可每月領取1萬日元,升入中學后可每月領取1萬日元等。要說日本不重視兒童那是假的,但由于各地方政府的疏忽,在日本兒童每天嬉戲的公園里,就隱藏了很多老虎凳、站籠等“刑具”。
  今年4月,大津市的縣營公園里,一個12歲的女孩子在蕩秋千時,鐵鏈突然斷開,致使女孩子從秋千上滾落下來,傷及手腕和腰部。這個秋千從設立到如今已經有18年了,鐵鏈斷裂的原因是年久失修。然而負責維修管理的大津市公園綠地協(xié)會的業(yè)務科長中野茂卻說,“每月都會檢修2次,但是在檢修中沒能發(fā)現(xiàn)問題。”
  今年6、7月份在福島縣和奈良縣的公園里,也連續(xù)發(fā)生多起兒童游樂設施故障,不幸的小孩子被夾住了手腳,還有一個小孩子從高處落下撞破了頭。這些還都算輕傷,在過去的6年間,由日本地方政府管理的公園里,因兒童游樂設施故障導致兒童全治需要30天以上的重大事故共發(fā)生過45起,其中有10起都是在檢修后的2個月內發(fā)生的。比如2014年4月,札幌市公園里兒童游樂設施的鐵棒和支柱連接處開裂,導致男童手腕骨折,是發(fā)生在檢修的5天后,三重縣伊賀市公園里的鐵棒松動,導致女童骨折,是發(fā)生在檢修的第二天。試問,檢修的意義何在呢?
  作為基礎設施,日本各大城市里的可供兒童游樂的公園多是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建設,到2013年,日本全國共有10萬3919處,公園內有包括秋千、單杠、轉盤在內的兒童游樂設施37萬2934個,其中有占六成的22萬5600個都是20多年前設置的,老朽化非常嚴重,已經不是什么檢修不檢修的問題了,早就應該下崗換代了。
  這些兒童游樂設施拆除、回收、處理、重建,算下來也要幾百萬日元,對于地方財政來說,無疑是很大的負擔。為杜絕事故撤掉吧,都市里的小孩子們沒地方玩了,不撤掉吧,這些鐵家伙說不定哪天就又會咬住孩子們的小手小腳。
  大津市在事故發(fā)生后,想出了一條“苦肉計”,請求全體市民監(jiān)督、批評,在帶孩子們去公園玩耍時,如果發(fā)現(xiàn)游樂設施上有裂痕或可疑處,就隨手拍張照片上傳,市政府相關部門看到后會立即派人去現(xiàn)場對應、處理。

責編:張澤昕
轉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