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31 21:45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網(wǎng)
“誰都喜歡漂亮,可我的使命是救人。”田洪嬌說。
2014年8月6日,云南魯?shù)榭h龍頭山鎮(zhèn)龍泉村地震廢墟現(xiàn)場。23歲的熊潔抬了抬橘紅色的鋼盔,露出靦腆的表情。她是解放軍十四集團軍工兵團地震女子救援隊的成員之一。
2013年9月,陸軍第十四集團軍某工兵團成立了全國首個女子地震救援隊,魯?shù)榈卣鹨院笈爢T首次趕赴現(xiàn)場參加地震救援,并發(fā)揮有效作用。作為中國首個女子地震應急救援隊伍,她們是團里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的生力軍,在今年的4月1日她們已經(jīng)進行了首次救援演練。這支由30名女兵組成的救援小分隊,有5名隊員來到了此次魯?shù)榈卣鹁仍F(xiàn)場。她們是邱澤敏、戴雅娟、田洪嬌、鄧小雨、熊潔。身處這樣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團隊,5位女工兵第一次出任務毫不怯場。
這批女救援隊員基本是“90后”, 云南的、四川的、重慶的、貴州的,甚至還有東北的,來自五湖四海的她們,最大的年僅26歲,最小的只有18歲。地震當天,她們接到救援任務,連夜從駐訓地大理鄧川趕到震中魯?shù)榭h龍頭山鎮(zhèn),這是她們的隊伍成立以來,首次奔赴災區(qū)實戰(zhàn)。4日早上7點左右,她們就趕到了魯?shù)榭h。
“外界總以為女兵都會唱歌跳舞,只能做文職,其實,我們還可以救災。”作為女子救援隊里年紀最大的一個,班長田洪嬌對2013年9月才剛?cè)胛榈?ldquo;手下”們的首次作戰(zhàn)非常滿意。她告訴記者,自己的很多隊員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或者是最小的掌上明珠,但是上了戰(zhàn)場,就沒有一絲嬌氣,比誰都能吃苦。來自黑龍江的田洪嬌20歲入伍,一晃6年過去了,她干過后勤、衛(wèi)生、文藝,盡管這些工作必不可少,但她始終沒有體會到價值所在。“自從進入地震救援隊以來, 平時嚴格苦練,救援時得心應手,當我們把被困者挖出時,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當兵價值所在。”田洪嬌說,在災區(qū)一個任務接一個任務,干一天還不覺得累,哪怕是晚 上沒睡覺,沒有吃飯,只要一有新任務,馬上干勁十足。而這6年來,她只回過兩次家,沒有陪家人在一起過過一個春節(jié)。
女兵進災區(qū),剛開始聽到的人大抵都會為她們捏一把汗,高強度、高負荷的救援任務,無論從體力還是耐力都遜色于男兵的現(xiàn)實情況,讓這些工兵女孩在地震災區(qū)顯得愈發(fā)特別。
實際上,女兵在地震救援工作中,可謂巾幗不讓須眉。在許多問題上,女兵天生的細心和敏感反而能夠更及時的發(fā)現(xiàn)被掩埋群眾的跡象,減少救援時間和不必要的徒 勞,在時間就是一切的地震災區(qū),這對挽救生命至關(guān)重要。在整理和清點救援器材的時候,女兵同樣能夠認真細致的完成打包任務,最大程度的避免因遺漏與錯位帶 來的救援失誤。而當救助被掩埋群眾或是為災區(qū)人民做心理疏導的時候,女兵的優(yōu)勢也會更加明顯,溫柔的語調(diào),不斷鼓勵的話語,由她們來安撫被困者和受災群眾 顯然會更容易接受,也將更好傳遞出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