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30 10: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7月30日電 據外媒報道,2015年7月29日在法屬留尼旺島海邊發(fā)現疑似馬航MH370飛機殘骸后,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在聯合國表示,已經派遣小組去確認該飛機殘骸是否屬于MH370。這架失聯一年多的飛機至今音訊渺茫。
【飛機失聯 事件回顧】
2014年3月8日,北京時間零時41分,MH370航班搭載227名乘客和12名機組人員,其中包括154名中國乘客,從吉隆坡國際機場起飛前往北京。起飛后不久,該航班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航空管制區(qū)與越南胡志明市航空管制區(qū)交界處突然與地面控制塔失去聯絡。
3月14日,路透社引用消息人士的話透露,客機失聯后不到一小時,一個疑似失聯客機的飛行目標在馬來半島西側先后通過兩個導航點,最后“故意”向印度洋方向飛去。
3月15日,國際海事衛(wèi)星組織表示,他們運用多普勒效應理論分析了MH370航班向衛(wèi)星發(fā)出的7次“握手”信號,“猜”出飛機落入南印度洋。
3月20日,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宣布,澳方發(fā)現兩個物體,位置與馬方公布的南部“走廊”一致。澳方隨即啟動搜尋,并開始領導多國在南印度洋的搜索任務,包括空中、海面和海底搜索。
3月24日,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宣布,該客機“終結”于南印度洋海域。對此,中方要求馬方進一步提供得出上述結論的所有信息和證據。美方也表示目前不能對此予以“獨立的證實”。
【多國聯合 展開搜尋工作】
馬航客機事件發(fā)生后,由于相關信息不斷變化,多國聯合搜救行動先后在南中國海、馬六甲海峽及有關陸地展開。3月中旬以后,搜尋工作重點轉至南印度洋。
4月8日,有關方面根據拖曳聲波定位儀所獲信號估測出一個半徑10公里的圓形范圍,并將其鎖定為“水下搜索核心區(qū)域”。
4月14日,澳大利亞“海洋之盾”號軍艦搭載的“藍鰭金槍魚”自主水下航行器開始對這片“水下搜索核心區(qū)域”進行掃描式搜索。
由于空中、水面和海底搜尋始終未能發(fā)現任何與MH370客機有關的物體,4月28日,負責協調南印度洋搜尋工作的澳大利亞方面宣布,搜尋工作將縮減空中和水面的搜尋規(guī)模,把搜尋重點放到水下。
【重點水下搜尋 轉入新區(qū)域】
5月28日,“藍鰭金槍魚”自主水下航行器完成了對4月初發(fā)現聲學信號區(qū)域的最后一次搜索,未發(fā)現任何飛機殘骸跡象。
由于MH370航班最有可能的失事海域海水最深可達到6000米,澳方在隨后的一份聲明中說,下一階段的搜尋任務主要包括確定搜索區(qū)域、對搜索區(qū)域海底進行測繪和獲取專業(yè)設備進行全面水下搜尋三個階段。水下搜索行動暫時中斷。
6月26日,澳方宣布,根據多國衛(wèi)星專家小組對已有衛(wèi)星信息進行的重新分析,MH370航班的搜尋將轉入新區(qū)域。新搜索區(qū)域位于“藍鰭金槍魚” 此前搜索區(qū)域以南,距離西澳大利亞海岸約1800公里,面積約6萬平方公里,仍在根據衛(wèi)星與飛機“握手”信息而確定的第七條弧線上。
【商業(yè)化搜尋 未有任何發(fā)現】
8月6日,荷蘭輝固測繪有限公司在搜尋MH370客機公開招標中中標,負責下一階段在南印度洋海床的搜尋工作。
10月初,澳大利亞運輸安全局公布了對MH370航班的最新調查報告。報告推測,客機可能在燃油耗盡后以螺旋下降的方式墜入南印度洋,地點可能在第七條弧線區(qū)域內更靠南的位置。
隨著信息收集及數據分析工作的完成,10月6日,位于南印度洋的水下搜索行動重新啟動。MH370客機搜尋工作開始進入商業(yè)化深海搜尋階段。
11月26日,澳方宣布,相關船只已經對7000平方公里的海底進行了搜索,但仍未有任何發(fā)現。
【宣布失事 發(fā)布中期報告】
2015年1月29日,馬來西亞民航局宣布,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事,推定機上全部239名乘客及機組成員已遇難。迄今,有25個國家派出65架飛機和95艘艦船參與了MH370航班的搜尋與救援工作。中國動用了太空、空中、水面、水下等多個領域的技術手段和裝備參與搜尋。
同年3月8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客機失事事件調查團發(fā)布了馬航MH370中期報告,這份長達584頁的中期調查報告,披露了一年來調查工作的進展和已經獲取的事實信息。
報告顯示,MH370未能及時更換飛行數據記錄儀水下信標電池的原因是馬航的維修工程系統在2008年2月29日更換FDR時未更新數據,而這個應該更新的數據中包括在電池到期時更換新電池,由于數據未更新導致信標電池到期后未能及時更換新電池。
報告稱駕駛艙語音記錄儀的水下信標電池有效期至2014年6月,馬航MH370事件發(fā)生時仍處在工作狀態(tài)。“黑匣子”是飛機專用的電子記錄設備之一。“黑匣子”有兩個,為駕駛艙話音記錄儀和飛行數據記錄儀。
報告還提到,馬航MH370的機長在起飛前并沒有任何個人或財務問題的跡象,生活沒有發(fā)生重大轉變或出現吸毒、酗酒、社交障礙等,其他機組人員行為也正常。
此外,調查組強調,調查這起事故的目的不是為了分攤過失或責任,而是希望避免事故重演。
【發(fā)現疑似殘骸 重燃希望】
2015年5月14日,馬來西亞一艘搜救船--輝固赤道號在南印度洋發(fā)現沉船殘骸,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14日在此間指出,這重燃找到馬航MH370客機下落的希望。
廖中萊說,如果海床有任何物體,我們肯定能找到殘骸,因為(搜尋)設備非常的敏感。它可以記錄水深6000公尺海底的結構。
5月21日,澳大利亞聯合搜救中心發(fā)布了一份有關馬航MH370搜索行動的報告,指出截止到當前,已完成對MH370主要搜索區(qū)域內75%的水下部分搜索,暫未有任何發(fā)現。與此同時,澳大利亞正趕在冬季到來前,對拓展區(qū)域展開探索。
7月29日,搜尋人員在印度洋西南部的法屬留尼旺群島附近的海上發(fā)現大塊飛機殘骸,美國調查員初步得出結論認為,這些殘骸來自于MH370航班。
波音公司在此次消息曝出后,于其官方微博賬戶上發(fā)布了聲明,稱波音公司依然致力于支持MH370調查和飛機的搜尋。
馬來西亞政府已經派出調查小組前往。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表示,馬來西亞已經派出一個調查組對法屬留尼旺島發(fā)現的物體進行確認。他說:“是否是馬航MH370的殘骸需要進一步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