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析尼泊爾8.1級地震:更強地震可能性不大

2015-04-25 18: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4月25日電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預報部主任蔣海昆研究員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尼泊爾8.1級地震發(fā)生后,余震肯定會持續(xù)一段時間,但級別更高地震可能性不大。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4月25日14時11分在尼泊爾(北緯28.2度,東經84.7度)發(fā)生8.1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就此次地震的成因,蔣海昆分析稱,這是一次發(fā)生在喜瑪拉雅地震帶上的擠壓型地震,位于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結合的部位。從板塊運動軌跡來說,是印度板塊持續(xù)擠壓,和歐亞板塊碰撞的結果。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孫進忠對中新網記者分析,這一地震正好發(fā)生在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對沖帶的中部,屬于逆沖發(fā)震,加之震源較淺,因此預計傷害會比較嚴重。
    蔣海昆表示,此次地震的破裂面走向應該是北西,所以破裂帶應該不會直接穿過中國。也就是說,對中國的破壞不會很大,但影響肯定是有的。
    除了傷亡情況,余震的相關情況也備受關注。中新網記者注意到,繼14時11分發(fā)生8.1級地震后,25日14時45分,尼泊爾再次發(fā)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
    蔣海昆分析,根據擠壓構造環(huán)境,印度洋板塊是運動速度最快的板塊,所以余震肯定會持續(xù)一段時間,但發(fā)生更大級別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表示,尼泊爾發(fā)生更強地震的可能性不大,14時45分發(fā)生的7級地震有可能是最大的。
    孫士鋐提醒,對于震區(qū)來說,防范強余震的二次破壞在近期尤為重要。此外,地震也可能造成包括中尼邊境在內的山體不穩(wěn)定,需要防范滾石災害。

責編:張澤昕
轉發(fā)